日前國家有關部門下發“優惠令”,各地景區紛紛打出“降價牌”。國家發改委4月25日在其官網上公布,“五一”期間,實行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的1200餘家景區提供優惠票價,整體降價幅度近20%。但記者調查發現,看似“含金”的優惠,在一些景區卻變成了種種“含水”的“文字遊戲”。
“進二退一”的優惠價底氣何來?
很明顯,這種貓膩算得上是江湖第一騙術。原本只有十元,然後漲到15元,在此基礎上再行“優惠”到十元至十五元區間的價格貓膩,所有善於玩這種價格騙術的商販,一概令人不齒,因為這只是一種障眼法。既非明碼標價,又非實事求是的說漲價,這不是騙術又是什麼?然而,就是這樣一種障眼法的騙術卻在某些景區大行其道,其底氣何來呢?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23日審議的旅遊法草案三審稿明確提出:“利用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應當嚴格控制門票和另行收費項目的價格上漲,擬提高價格的,應當舉行聽證會,論證其必要性、合理性”。這至少表明了兩個意思,其一,景區不是私家園林,也不是某些人群所有,而是屬於公共資源。那麼,既然景區界定為公共資源,又憑什麼由景區自己說了算,說漲就漲呢?
其二,漲價要舉行聽證會。既然要舉行聽證會,最有資格參與聽證的人員是遊客。如果任一景區要漲價,由遊客來聽證的結果又會怎樣?現代社會消費者趨於理智,更趨於理性,絕不會出現遊客參與聽證會之後降價無極限的情況,而是至少會出現一個合理的價格。這個價格遊客能夠承受,景區也能夠接受,如此以來才會使旅遊景區門票價格趨於公平正義。可惜,這樣的聽證會還沒有先例。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使景區把自己的管理範圍當成了私家園林,又在自視為私家園林的基礎上說漲就漲,如此一個漲價惡性循環,誰能擋得住呢?遊客不可能擋得住,即便漲到千元門票,該游還得游,否則作為中國人不來此名景一游不好交待,也說不過去,因此只好忍痛割錢,到此一游。
法律尚未擋得住,因為目前來看旅遊法草案相關條款尚在審議當中,盡快出台相關法律規範相關條款是當務之急。然而,即便出台了相關禁止說漲就漲的條款,景區再玩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把戲,不一樣仍然“照舅”嗎?
“用腳投票”或者“用腳聽證”絕不是辦法,因為旅遊資源對於全體中國人來說是“剛性”旅遊需求,管理者玩弄門票“進二退一”的假優惠實漲價把戲,反證了管理者以公共資源挾持遊客剛性需求。獨此一家、獨此一景,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此票是我定,這種對公共資源的無法無天的霸占挾持,才是說漲就漲的病根。(時間:5月2日 來源:京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