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政府採購:“節約”還是“少浪費”6600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9 14:58:26  


  關於“採購”,已鬧出過不少橋段,如採購Ipad當U盤,而“天價採購”,早就成了政府採購中的痼疾。若化用“那些年體”來形容這,可來上一句“那些年,我們一起見證的天價U盤”。

  在政府採購“只買貴,不買對”的軼聞難絕的語境下,說政府採購很“節約”,難免讓人啼笑皆非。日前,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表示,政府採購法頒布10年來累計節約財政資金6600多億元,就引起如潮的爭議。當然,這不是指採購規模越來越小,相反其規模10年增加10倍,由1009億元增加到1.13萬億元。

  “正面”的新聞,卻遭負面解讀。民眾很想追問的是:10年節約6600多億的數據,是如何算出的,依據又是什麼?語焉不詳的新聞表述,沒涉及細化的闡釋,我們也不得而知。平心而論,就全國範圍而言,一年省出

  600億採購資金,並非難事。“10年省下6600億”,或非憑空捏造。

  王保安表示,10年來“優先採購本國產品的政策逐步建立”,“豐富了財政調控方式,強制採購節能產品制度基本建立等等”。這些顯性進步,值得肯定。只是,這些基本的制度性構架,近十年才基本成型,正間接說明了,目前的政府採購還存在一些模糊地帶。而“採購腐敗”,正是寄生在這種制度漏縫中。

  優先採購國貨,是為支持本土產業、民族企業,但支持是有前提的。假如有些國產物品質次價高,政府部門還要花高價來“採購支持”,也不願選質優價廉的“非國貨”,那這樣的採購模式勢必問題重重。因為不加區分的一味進行“財政溺愛”,可能適得其反,只會催生被保護企業的惰性,進一步喪失市場競爭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