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意大利來華“打假”傷了誰的面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9 12:45:49  


  國內小作坊生產的“偽意大利品牌”是真品價格的十倍,而一些產品根本就是沒有“摹本”的、子虛烏有的“國際品牌”,引來意大利政府機構來華打假。(3月17日《中國青年報》)。

  拋開情緒宣洩式的評價,消息背後隱含的問題,值得深思。

  一件物品之所以被仿造甚至偽造,是因為“正品”品牌中有巨大的商業利益存在。奢侈品的特點是物稀與價高,當違法成本不是足夠高時,即能夠給仿造、偽造者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不單是洋品牌,其實貴州茅台酒、西湖龍井茶葉之類的國內著名品牌都有大量的假冒偽造者,而“洋品牌”之所以更容易被仿造與偽造,則因為一個“洋”字蘊藏著許多的深意。

  一些國外品牌經歷數十甚至數百年的打造與積累之後,其或因稀缺的物料、或因工藝的傳承、或因文化的積澱等等,的確有著巨大的知名度與市場影響力,如意大利的手工藝品與法國的紅酒之類,國內消費者的追捧就是強大市場需求的一個表現。

  此外則涉及“信息不對稱”以及監管與制度、政策層面的問題。“信息不對稱”的一個最突出的表現是,偽“洋”品牌的售價居然可以高過真品價格的十倍,這種情況一般就不大容易在本土品牌的仿造與偽造品牌中出現,原因在於國內消費者不知道真品價格,或者即便知道境外的價格,卻不一定知道“加價”是因為市場差別原因,還是關稅差異原因等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