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2日,不少市民和外地游人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祭奠。 |
“外事無小事”,南京市政府代表團名古屋市之行,是以官方身份代表當年南京大屠殺的受害城市出訪。名古屋這座城市對於南京而言意義非同尋常:一方面,它1978年即與南京市建立友好城市關係,不僅是南京市、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革”後第一座國外友好城市,更是中日關係正常化的重要節點——中日乒乓外交的發生地;另一方面,它又是昔日南京大屠殺始作俑者——舊日本陸軍第三師團駐地,這個師團不僅是1938年攻占南京、發動大屠殺的主力之一,更在整個抗戰期間始終駐扎江蘇境內,抗戰勝利時的投降地點,就在南京東邊不遠的鎮江市。對於這樣一座與南京有著特殊淵源和複雜情感的城市,任何一個出訪該地的南京官方代表團、任何一位到訪的南京市官員,都應具備最基本的人文素養和應對能力,或者幹脆說,一個南京市民最樸素的反應。
友好要講,合作也要講,戰爭已經遠去,大家都應向前看,這個道理南京人都懂,否則和名古屋也不會保持友好城市關係34年之久,更不會自改革開放之初直至今天,友好地迎接如過江之鯽的名古屋市各界訪問團;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堅持原則,正視歷史責任,並對各種形式、各種來頭的一切抹煞南京大屠殺歷史罪責言行予以及時地、有理有利有節地回應。歷史和現實都不止一次地提醒我們,無原則的友誼與合作,是無基礎、不牢固的“友誼”與“合作”,放棄底線一味遷就退讓的結果不是贏得對方諒解,而只能換來對方的步步緊逼、得寸進尺。
事實也的確如此。河村隆之在名古屋-南京市際交流的官方場合釋放否認南京大屠殺言論並非首次,而南京市有關方面隱忍的結果,是此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挑釁,和從“南京大屠殺是否不存在啊”的疑問句,到“南京大屠殺並未發生過”的肯定句之遞進。不僅如此,2月20日事件發生後不到24小時間,日本右翼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抓住“南京市官方代表團未反駁‘南京大屠殺不存在說’”大做文章,甚至直接把帖子發到中國國內的微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