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正日去世的“衝擊波”到底有多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0 16:29:36  


 
  實事求是地說,金正日的去世之所以引發東亞股市大跌和全球輿論關注,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具有非凡的膽識和戰略眼光,從“朝核六方會談”中人們可以看到,朝方的張弛有度曾使美日韓陷入外交困境,尤其是日本越來越被邊緣化,一度只能充當“觀察員”。這是因為金正日明白,不管是支持者中國,還是朝鮮敵對者美國,都不希望朝鮮發生內亂。一旦內亂就會打破地區平衡,各國的利益都會受到嚴重損害。

  據小泉純一郎介紹說,現實中的金正日是個直爽而勤政的領導人,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到田間地頭、工礦企業與民眾交談,在朝鮮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不僅如此,他還是個嚴肅的電影導演,比如被視為朝鮮經典的《血海》、《賣花姑娘》、《黨的好女兒》、《一個自衛團員的遭遇》、《紅樓夢》等歌劇,都是由他直接組織並參與創作的。其中名片《賣花姑娘》和《紅樓夢》都是由他親自改編導演。

  但一個無一爭論的現實是,朝鮮一直被認為是個貧窮落後的國家,長期處在地球的邊緣,不僅與世隔絕,還從來都不引人注意。而就是這樣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不但會晤日本激進派首相小泉純一郎,還促成了半島的南北對話,在平壤與韓國前總統金大中簽署了《南北共同宣言》,使當年的金大中名聲大噪,獲得了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

  金大中被西方推到了諾貝爾和平獎的獎台,而與之共同設定半島和平計劃的金正日卻被西方妖魔化,這是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由此不難看出,在西方一些人的眼中,所謂的“隱士”、“傲慢”、“神秘”等都不過是種說辭,說到底只是為他們的意識形態服務。好在慣於我行我素的金正日並不在意別人怎麼說,他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用孱弱的肩膀頂住外部的打壓,對內用其父的“主體思想”使上下保持高度一致。

  當然,朝鮮也有朝鮮的特色的弊端,比如法律規定一些高幹家庭和子女可享有特殊的政治待遇,選拔任用青年幹部基本免試。也正是這些人,羅織了一個龐大的裙帶關係網,他們表面上與領袖的“主體思想”保持同步,實際上卻是離經叛道,成為經常出國旅遊、大量叛逃的群體。即便如此,現任朝鮮領導人甚至包括金正日也不得不正視他們的力量,因此才會將聲言“改革”的長子金正男驅逐出境,並迅速將保守內斂的金正恩確定為接班人。

  朝鮮世襲的政治制度並不為世人看好,畢竟有悖人類文明的發展,政體不具有糾偏和抗風險能力,很容易蛻變為“王朝”式的半封建半官僚體制。若如此延續下去,對其整個民族而言都是滅頂之災。而一個更大的問題還在於,金正日之後,如果金正恩想要掌穩權力,則需要“太子黨”的強大的支持,在這樣的情況下,權力的分配必將成為一根導火索,就像赫魯曉夫接任斯大林後蘇共出現的內鬥,看上去是“路線”鬥爭,實際上卻是奪權之戰。

  毫無疑問,金正日的突然離世宣告了朝鮮一個時代的終結。即使他雄才大略,也無法預知自己人生謝幕後的朝鮮會走向何方,更無從把握朝鮮半島的局勢。就像他留給了西方國家的是一個謎一樣,他為自己的國家也留下了一個謎——習慣了被他“指引方向”的人民,在他突然去世後也突然失去了方向感,只能頓足捶胸期盼一位更英明的領袖出現。而這樣的謎大概是世界上所有專擅政治所獨有的,他的繼任者將永遠不願意去解開。因為解開這個謎將意味著另一場革命的爆發,其“衝擊波”可能會輻射到周邊國家並越來越大。(時間:12月20日 來源:南方報業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