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推翻了關鍵性指標?嫌疑人之一是企業自己。想當裁判的運動員不是好的運動員,卻是“精明”的運動員。這不是唯一的一起運動員搶當裁判案例。掌握評判標準,放水三分,獲利可能三十倍。大部分道貌岸然的人,他們談道德的唯一標準,就是是否讓自己處於更有利的位置,而不是這件事情本身是否真的道德。大部分道貌岸然的企業,談行業標準的唯一標準,也是看是否讓自己居於行業最有競爭力的位置,而不是這個標準本身是否真的能惠及民眾。
不過,乳企最多也就是收買或拉攏,並非最終決策方。由此,嫌疑人之二浮出水面,即行業主管部門。乳企自稱並不參與後期的決議會議,沒有權限也沒有能力操縱和綁架國家標準的出台。那麼問題極可能出現在後期的決議會議及決策方身上。
後期決議會議沒有公開,我們不知道整個過程發生了什麼事。相信這麼大的會議,衛生部應該有當時的會議紀要。公開會議紀要足以消除民眾疑慮。但不要忘記,送審稿是送到國家相關部委。如果送審稿中的標準沒被修訂過,那麼最終放寬標準作出改動的應該是國家相關部委。與其質疑乳企綁架了行業標準,不如質疑乳企滲透了行業主管。為何全球最差的乳業標準會被制定?因為公權力向行業利益妥協了。(時間:12月1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