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三問京滬高鐵
http://www.CRNTT.com   2011-06-24 11:55:07


 
  周翊民:用短時間一兩個月聯調聯試就說很好,可以運營了,但是從長時間來說,我們還要觀察。我舉個例,台灣300公里的高速鐵路就出現了路基下沉的問題。實際上,我們目前這幾條高速鐵路小問題常有,有些問題看來小,實際不小,但都保密。比如說武廣線曾經發生了一個電機的端蓋飛出來了;200公里的北京到沈陽的CRH5多次因為中途故障而停車。太原到石家莊的石太線才建了2年,已經出現了沉降,據說線路沉降最大處達到40厘米;據說京津城際也出現了一定沉降。沉降是一個多多少少都會有的問題,有一個允許的幅度,超過了這個幅度就要減速了。

  三問:京滬高鐵上座率能保證嗎?

  投資怎麼回收將成為一個問題。

  《21世紀》:京滬高鐵開通之前,京津、滬寧城際已開通,一頭一尾這麼大的客流量被掐掉,京滬高鐵的上座率如何保證?

  周翊民:實際上,很多旅客並非是坐直達班次。我最近得知的一個數據,北京到上海的京滬線上的旅客平均運距是530公里。因此不能簡單的把京滬高鐵理解成是全部是從北京到上海,大量的旅客還是中短途路線的。

  《21世紀》:這豈不是重複建設和嚴重的浪費?

  周翊民:對,我覺得這是嚴重的浪費。世界上還沒有兩個城市之間出現兩條高速鐵路,因為一條的運量足足有餘。如果早上七點到晚上七點每1小時發一趟,可以發12趟,如果每半小時發一趟可以發24趟,這已經綽綽有餘了,而且並沒有那麼多客運量。現在京津的運量已經平衡了,大體是一年2000多萬人。日本的東海道新幹線,東京到大阪一年能運輸1.5億人。所以高鐵能力是足夠的,關鍵是客流量不夠。所以為什麼要建兩條呢?我和沈之介(時任鐵道部總工程師)的看法,可以先建這兩端,這兩端就是將來京滬高速鐵路的其中一部分,這個意見實際上鄒家華(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早就提了,他認為當時經濟有困難但高速鐵路一定要建,一次性建成有困難,可以分段建設。劉志軍其實也知道這個概念,但是他還是執意搞大躍進的跨越式發展。

  今後京滬高速鐵路的投資怎麼回收將成為一個問題。從北京到天津去的大多數都會選擇京津城際的,一站就到了,因此京滬高速大部分肯定都是到天津更遠的地方的,但是北京到濟南才有幾個人呢?同時滬寧高速每年的運力是6000萬人,很厲害。除此之外,京滬高鐵沿線車站大都建在遠郊區,都遠離城市。鐵路和航空的區別在於世界各國的高速鐵路車站都在市中心,德國柏林的大車站,新建了一個車站就建在類似北京天安門、上海人民廣場那樣的最市中心的位置的地下,實現垂直換乘、同站換乘。而我們的高速鐵路車站建到郊外,就把鐵路的優越性丟掉了。(時間:6月21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