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三問京滬高鐵
http://www.CRNTT.com   2011-06-24 11:55:07


 
  周翊民:對,當時法國的TGV技術是動力集中的,但是法國的列車車輛編組少,一列車定員才375人,所以雖是動力集中,還是能夠跑到300公里時速。但這不適合中國的國情,中國的列車要拉1000多人,動力集中是絕對不可以的,所以必須是動力分散,這些都是有結論的。

  《21世紀》:當時選型比對方案規定:針對引進的高速列車應採用統一的技術標準,但為何又同時採用了西門子和日本的技術,甚至當時在招標的時候連法國這種動力集中型的也參與進來,引發所謂的“三國演義”,其間曲折又是如何?

  周翊民:鐵道部開始買的不是高速列車,而是從加拿大的龐巴迪、法國的阿爾斯通和日本買了200公里時速的列車。如果是我,我會讓三家來競爭,最後來選擇一家,花錢最少,價格是最便宜的。但當時的鐵道部卻是花三份錢辦了一件事。

  在200公里機車基礎上,鐵道部又引進了真正的高速鐵路,一個是四方工廠的日本技術,一個是唐山工廠的德國技術,80個德國專家在唐山工廠幫著幹。

  對於之前提到的買車合同上明確規定的運營速度為300公里的事情,德國西門子駐中國公司的交通運輸部門總裁跟我一起吃飯,我問過他對於現在鐵道部講跑350公里有什麼看法?他說,第一我們只要有訂單,你們在中國怎麼說我們不管;第二我賣給你的車是300公里,你們超過300公里的運營出了問題,我們不負責任;第三,不能出口,我們的技術轉讓給你,只能在中國使用。這就是鐵道部覺得必須要自己弄出個380的理由。

  《21世紀》:現在的CRH動車組其國產化率究竟能達到多少,做到自主化了嗎?

  周翊民:到海關總署去了解就知道了,核心部件都是西門子等國外公司的。但是應該承認,這幾年引進這些車以後,鐵路工業的製造技術水平確實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核心研發能力還沒有。

  《21世紀》: 那中國如何走自主研發之路,需要推倒重來嗎?

  周翊民:我看不需要推倒重來,這個就叫做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但是核心部件還是要自己搞。我在給盛光祖的信上談了什麼叫自主創新,起碼要符合四方面的條件,第一車頭的流線型頭型必須自己搞,法國的TGV、日本的東海道新幹線、德國的ICE他們的頭型辨識度很高,通過外觀業內人士一看就知道這是哪國的車。第二是轉用架,高速列車是否安全,核心在其腿轉用架上。第三是交流傳動系統、網絡控制系統和電流系統,包括電機是否自己設計。第四是整個車的系統集成是自己設計的,而現在基本跟人家一模一樣。我認為不要太過分強調排外。自主創新有一個過程,在通過用了國外的車之後發現它有什麼缺點,再搞一個比它更好的,才能讓人家將來服你。現在雖然還沒到這個階段,但可以一步一步走。我認為中國的機車車輛工業的科技隊伍力量相當強,是國內各個工業部門中技術開發力量最強之一。

  《21世紀》:京滬高鐵用一個多月時間來調試,從安全性角度來看,夠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