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破解“手機困局”豈能一砸了之
http://www.CRNTT.com   2022-09-07 20:17:49


  9月5日,有兩條“熱度”新聞都與手機或者網絡有關,耐人深思。

  一條是,中國計量大學校長徐江榮在開學典禮上向學生提到,“‘上了大學就輕鬆了’,是對大學學習的一個嚴重誤判”。他同時提出忠告:網絡游戲是最大的“校園毒品”,每年被取消學籍的同學90%是因為沉迷網絡游戲。

  另一條是,開學伊始,河北一中學門口擺桌子放錘子,并貼出“免費碎手機”,這一幕引發網友爭議。校方表示,學生有需要,可以提前報備帶手機并交由班主任代管,但如果學生沒有提前報備偷偷帶手機,一經發現後砸碎,學校照價賠償給家長,這樣做也獲得了家長的同意。

  兩條新聞擺在一起,構成了一個須認真對待的命題:怎麼對待手機?前者提到的“90%”這個數據顯示了科學管理學生用網用手機的緊迫性,後者則彰顯了一些教育機構面對“手機困局”時的無奈。

  砸手機這一招并不是河北這所學校獨創。這些年來,不少學校煞費苦心出奇招:手機進水桶,鐵錘砸手機,更有簡單粗暴的一票否決:在課堂上玩手機勒令退學……

  雷霆管理之下,“家長配合”“學校照價賠償”“為了孩子好”等聲音背後是耐人尋味的教育失靈。砸手機這種行為,讓我不禁想到孩子成長中出現的一些荒誕行為。剛學會走路的小孩跌倒後痛哭起來,有些家長就會一邊安慰孩子一邊狠狠地拍打桌椅或地面,咒罵道“桌子不好,地不好”。玩手機影響學習,所以就是手機不好,從家長到學校就有了“我管不了,就毀了它”的行為。這種毀滅式教育背後,讓人看到的是家長對科技力量畏懼的露怯,是校方在教育方法失靈時的粗暴應對。

  規範在校學生的手機管理,為的就是避免學生陷入網癮,但顯然不能一砸了之。錘子和鞭子是異曲同工,都不是科學的教育方法,學生或因懼怕、回避責罰而行為收斂,但并不能讓學生從心理上完全認可,甚至會造成逆反心理,激發孩子的“禁果效應”——你越禁止,我越是想得到。徐校長提到的“90%”,不就是“禁果效應”的報複性使用悲劇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