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生鮮電商仍是一門難做的生意
http://www.CRNTT.com   2022-08-01 20:00:36


  生鮮電商似乎無法走出巨額虧損乃至倒閉的泥潭,近日有消息稱,每日優鮮融資未能交割成功,公司解散。對此,每日優鮮工作人員的回應是,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業務及組織進行調整,部分員工離職,公司目前正積極尋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員工權益。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雲等業務不受影響。

  作為“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的市值如今只有3186萬美元,比起高峰期已跌去近99%,這是投資者對於一家企業財務數據及發展前景在用腳投票——2018年至2020年,每日優鮮淨虧損分別為22.32億元、29.09億元和16.49億元,3年合計虧損將近70億元,如果加上2021年前三季度虧損的30.18億,則合計虧損近100億。

  輿論將每日優鮮所遇到的困境歸咎於前置倉模式,前置倉是企業租賃社區底層商鋪或小型倉庫(200~500平米),密集構建在社區周邊(一般為3公裡內),將生鮮、快消品直接存儲其中,然後由騎手負責最後一公裡配送到消費者家中,主要滿足一二綫城市消費者的生鮮食雜需求。

  大力推行前置倉的每日優鮮,曾經將其模優點總結為“好、快、多、省”,然而前置倉模式運行至今,在“快”上面確實有所體現,但在“好”上面,看似能够提高生鮮到家時的新鮮程度,但這與用戶下單時對品類的選擇密切相關,一旦堆放在前置倉的部分生鮮品類沒有被用戶當天下單,其新鮮程度也就大打折扣。

  在“多”上面,由於前置倉面積較小,所能存放的生鮮SKU偏少,如果用戶下單的SKU不在前置倉中,每日優鮮仍需從後置倉中調貨。

  至於“省”,據東北證券研報測算數據,如果不考慮產品從產地到達前置倉的運輸成本,一間300平方米的標准前置倉,在客單價60元,單日訂單量600-1400單的情況下,單筆訂單的前置倉履約費用在10-13元/單左右,是平台型電商和社區團購的2-6倍。

  盒馬事業群總裁侯毅曾直言在前期投入100家前置倉後,已經放棄這一模式,原因就在於前置倉模式無法找到合適的盈利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