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最近兩則教育新聞,讓筆者對“擰巴”一詞有了深切的體會。一則是天津市津南區一中學的肖老師在課堂上發表不當言論——“你爸媽一個月掙多少錢啊?別怪我瞧不起你!某某的媽媽一年掙的錢都比你媽媽五十年掙得多。你們素質是一樣的嗎?”這些話傷害性極大、侮辱性極強。即便是再高尚的初衷,也掩蓋不了手段和方式的粗暴。一石激起千層浪。目前該教師已被停職,天津市津南區教育局表示,“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并及時向社會公布”。
二則是據《人民日報》等媒體報道,《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確規定,確有必要的可實施教育懲戒。
有不少網友解讀為這是在給教師“撑腰”。從古至今,無論中外,教育懲戒一直是一種普遍的、常規的教育方式。但近年來隨著“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的持續強化,有教師因懲戒而受到指責,影響了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明確懲戒權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教師教育管理學生、維護師道尊嚴的必要舉措。
只不過,教育懲戒絕不是隨意懲戒,更不是隨意體罰。教育懲戒規則明確了“七條紅綫”,其中一條就是“辱罵或者以歧視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學生人格尊嚴”。以此來看,天津的肖老師踩到了“紅綫”。
筆者無意分析這位教師的行為性質,也無意於掰扯處理意見的輕重,只是覺得,經由這件事和最新施行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可以一窺當前教育領域的“擰巴”現實——一邊對教師的過激行為極度敏感,對打罵學生的行為口誅筆伐;一邊又擔心教師的畏首畏尾會放縱學生的劣行,從而賦予教師懲戒權。
筆者一位同學是名班主任,時常吐槽現在孩子難管,學生有個性、脆弱嬌貴,話重了就受不了;家長則既敏感又計較,稍有不周就可能投訴。但家長說起老師來也是直搖頭,通知指令一道接著一道發,讓家長配合幹這做那,把很多原來教師的職責和壓力轉嫁給家長,有的教師甚至“挾天子以令諸侯”,態度囂張跋扈……這種撕裂的感覺、對立的體驗、各說各話的糾葛,讓人莫衷一是,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