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客機失聯事件凸顯馬來西亞社會弊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5 10:26:31


失聯飛機上的乘客親友們傷心欲絕。網絡圖片
  中評社香港3月15日電(記者 魚莎莎編譯報道)自客機失聯一事爆發以來,馬來政府在尋找失蹤飛機的混亂舉措引起了各方不滿。國際社會也對馬來西亞的危機處理能力和信息透明程度提出了相關質疑。

  13日,彭博社的專欄作家威廉·白塞克(William Pesek)發表評論文章稱,飛機失聯一事,馬來西亞在應對危機方面的表現實在不令人滿意。這次事件也揭示了馬來西亞政治文化的弊端:慣於將執政黨的利益置於人民之上會使整個國家步履蹣跚。文章編譯如下:

  混亂通常不能成為一個非常好的經濟指標,但是,在這次的飛機失聯事件中,馬來西亞混亂的應急反應多多少少揭示了這個國家的不足之處。

  這個東南亞國家慣於將執政黨的利益置於人民之上,這種長久以來的政治文化使得馬來西亞總是步履蹣跚。六十年來,現由首相那吉領導的巫統似乎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保持自己執政黨的地位。這種判斷促進了“馬來人至上”這一有利於政治基礎的政策,而且該政策最近還有所加強。這導致了很多不良後果:生活水平停滯、競爭力減弱、龐大的中國及印度人口受到屈辱,所有這些問題都在一味追求“馬來人第一”中被忽視了。

  而對失聯航班370搜索的延誤,就是這種種族政策造成的後果。為什麼像希山慕丁(Hishammuddin Hussein)這樣的人能夠擔任東南亞第三大經濟體的國防部長和代理交通部長?雖然他擔任國會議員近20年,擔任部長職位也超過10年,但是,這都不能掩飾他也是馬來西亞一個強大政治家族後裔的事實。他在回答失聯飛機搜尋的問題時露出的窘態,更暴露了馬來西亞領導人不慣於應對質疑的特質。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