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學者:拉登之死開啟國際關係多種可能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8 00:18:21  


  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中國社會科學報刊載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達巍的文章分析指出,雖然本.拉登之死產生的主要是一種心理衝擊,但這種戰略心理的重大變化對“基地”組織及國際恐怖主義、對從中東到中亞的“不穩定弧”、對美國內政外交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國際恐怖勢力處於十字路口

  幾乎所有分析人士都認為,“9.11”事件後,由於本.拉登一直處於東躲西藏的隱秘狀態,與“基地”組織下屬和各分支機構間的聯絡手段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其對“基地”組織的影響有限。本.拉登更多地成為了一種國際恐怖主義的精神象徵以及“基地”組織的戰略制定者,而對於“基地”組織的戰術行動,本.拉登則無法全面參與。需要注意的是,在“9.11”後的十年裡,除了被美軍從阿富汗趕出、目前活躍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地區的“基地”之外,“基地”組織形成了“阿拉伯半島基地”分支、“伊斯蘭北非馬格裡布基地”分支。這些分支與本.拉登領導的“基地”核心之間關係較為鬆散,在接受“基地”領導的同時又具有相當的行動自由,有時甚至會自行其是。

  與傳統政治或暴力組織的金字塔型垂直權力結構不同,國際恐怖主義勢力的形態是一種分散化、扁平化的網絡。網絡上各節點(恐怖組織)間雖有聯繫和協調,但並不是上下級式的隸屬關係。這就意味著“最著名”的恐怖分子本.拉登被擊斃,只是撕爛了一張網絡上的一部分。用阿富汗塔利班的話說,拉登之死只是“摘掉了一串葡萄上的一顆而已”。正是基於這一原因,反恐專家普遍認為,本.拉登之死絕不意味著恐怖主義的式微或者反恐鬥爭的終結。相反,人們普遍擔心,本.拉登之死有可能激起恐怖主義與極端宗教勢力的反彈。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近十年的國際反恐鬥爭,我們又可以將國際反恐努力所要打擊的目標看做一個同心圓:“基地”及其分支居於圓心,是最引人注目、最重要的目標;其次是除“基地”之外的其他恐怖組織,如索馬里青年黨、伊斯蘭祈禱團、“東突”組織等。同心圓的最外圍,則是孕育恐怖勢力的極端宗教勢力,這些政治性組織並不從事恐怖活動,卻發揮了為恐怖勢力作意識形態動員、輸送幹部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