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年俗文化中尋味勞動意蘊
http://www.CRNTT.com   2024-02-22 13:23:22


  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每到過年,“忙年歌”就不絕於耳。從掃房子到做年夜飯,“忙年歌”不僅成為人們過年期間的行動指南,還在潛移默化地傳遞著勤勞得福、勤勞致富、勤勞交好運、用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深刻意蘊。在中國傳統年俗中,未過十五都是年。從農曆小年到正月十五,幾乎天天都有講究,每天都有事情要做。中國人過年,就是在那二十多天的忙碌和講究中度過的。

  事實上,年的起源與人民群眾的勞動形式和風俗習慣息息相關。古時候,人們把穀物的生長周期稱為“年”,甲骨文中的“年”是一個象形的“人”背上負著“禾”,用豐收後的采集活動,表示五穀成熟。古人辛苦勞作一年,經過了春播、夏耘、秋獲、冬藏,農作物生長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周期。然而到了冬季,自然條件不允許人們通過農業勞動有所收穫,百姓便幻想出“年獸”。“年”一來,大地蒼涼,萬物不生;“年”一過,草木復甦,生意盎然。如何讓“年”順順利利地過去呢?需要用紅、用火、用響,於是貼春聯、掛燈籠、粘窗花、穿新襖、放鞭炮等都成為年俗的主要內容。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喧喧嚷嚷既是年的表現形式,也有實在的用處,起到驅邪避惡、祈福納祥的作用,讓新一年周而復始,勞有所獲。

  具體到年的起源和年的每一天,年俗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勞動意蘊。近年來,隨著勞動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春節逐漸成為大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抓手。今年寒假,不少學校推出了“寒假勞動清單”,組織大中小學生利用寒假開展勞動實踐,在勞動中尋覓“年味兒”,在實踐中感受過年儀式感。查看一些學校推出的“寒假勞動清單”,每一項都與年俗文化密切關聯。

  一是“掃塵”。通常北方臘月二十三、南方臘月二十四稱為“小年”。小年視為忙年的開始,人們著手準備年貨,開始掃塵、祭灶、祭祖,準備過年的吃穿用度。迎年的第一件事,是要把家里打掃乾淨,因此“小年”也被叫作“掃塵日”,家家戶戶灑掃庭院屋舍,撣拂蛛網塵垢,拆洗被褥窗簾,擦亮家什器具。民間因“塵”與“陳”諧音,故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之意。通過大掃除,把沉積在家中的煩惱、晦氣、不淨的東西統統掃地出門,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讓學生參與“掃塵”,目的不僅在於培養他們的勞動能力和勞動意識,更在於讓同學們在實踐中瞭解年俗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在勞動中感受家的溫暖,與家人攜手迎接新的一年。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