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第二十條》:電影按摩師張藝謀的普法課堂
http://www.CRNTT.com   2024-02-16 14:57:42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據文匯報報導,春節假期漸入尾聲,春節檔即將塵埃落定。截至昨晚,張藝謀導演的《第二十條》票房尚未破十億,仍落後於《熊出沒·逆轉時空》,遠不及《飛馳人生2》和《熱辣滾燙》。但這不妨礙《第二十條》被視為今年春節檔的最大贏家——它沒能獲得最大公約數的觀眾基礎,卻贏得了好評的共識,眾聲喧嘩的評論中有這樣的聲音:“為《熱辣滾燙》喝彩,是肯定賈玲的努力和魅力;給《第二十條》叫好,是因為電影本身的勝利。”

  法學家羅翔看完《第二十條》,復盤片中涉及的案件情節,感慨:“我多麼希望這些只是試卷中的選擇題,或者全選,或者不全選,或者全不選。可惜人生不是選擇題,它有真實的苦楚與無奈。”在羅翔簡短的普法式影評中,他提到“第二十條”所涉及的最深刻的倫理困境,即,代入到防衛人立場的是有血有肉的一般人標準,還是高高在上的理性人標準?後一種冷靜的觀念完全忽視了人類在特殊情境下的身不由己。

  羅翔從法學專業主義的立場,講明白了張藝謀把司法題材拍成“一地雞毛”的良苦用心。世情練達的老導演用看似瑣碎的家長裡短,擺龍門陣地講著“高高在上的沉著冷靜的理性標準”,怎樣一次又一次在人性人情的特殊情境裡,辜負甚至傷害了“有血有肉的一般人”。與刑法“第二十條”相關的爭議和完善並不是在書齋裡完成,而是由矛盾的、大雜燴一般的生活推動。

  在電影裡,男主角韓明前後接手的兩個案件,前者是見義勇為的公交車司機,為了救助女乘客,打傷流氓,反被判故意傷害罪;後者是備受鄉村惡霸凌辱的農民工在絕望中刺殺對方致死。還有韓明的兒子在中學裡遭遇的是非,正直的男孩為了制止校園霸凌,把“教導主任的傻大兒”打得鼻梁骨折。這三個發生在不同時間、不同情境中的事件,互為鏡像,折射出同性質的困境,正如羅翔引述的《理想國》,柏拉圖所定義的“道義”,是好的行為帶來好的結果,它存在於肉眼不可見的洞穴之外,而在洞穴之下的人類經驗世界裡,充滿著好的行為和壞的結果或壞的行為和好的結果這些混濁的矛盾。

  張藝謀導演不是第一次直面“法理”和“人情”的衝突議題。回溯讓鞏俐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秋菊打官司》,村婦秋菊因為丈夫挨打要城裡法院“討個說法”,這原本是樁不複雜的民事案件,但條條框框的法理進入鄉村人情社會,生出更多纏纏繞繞的法和情的是非,到最後,秋菊和她的丈夫勝訴,看起來,她討到了揚眉吐氣的說法,可她悵然若失,因為法律捍衛她的“說法”和她最初要討的“說法”,似乎不是同樣的“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