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了保留更多少數民族的歌
http://www.CRNTT.com   2021-03-21 16:32:20


 
  可是,事情遠沒她想的那麼簡單。一個在城市裡長大的漢族女子,深入到一個完全陌生又語言不通的環境去采集音樂,絕非易事。最初的幾次採訪調研不太順利,那種不被理解、不被接納的感覺,讓張天彤幾度萌生了放棄的想法。但她很快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拿出小學生的姿態,懷著一顆真誠的心,以交朋友的態度出現在達斡爾族農牧民面前。

  圖木熱老人的“好姑娘”

  2007年8月初的一天,在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尼爾基鎮,張天彤正準備下鄉調查,在出發前巧遇一位長者。只見這位長者身材瘦小,估計有七八十歲,手裡拎著一兜子蔬菜,像是剛從早市回來。老人雙目炯炯有神,看到人群裡有陌生的面孔,便熱情地上前詢問:“這是誰家姑娘啊?”鏗鏘有力的聲音讓張天彤頗感意外。聽了她的自我介紹,老人爽快地說:“我就會唱啊,我會唱古老的達斡爾族烏春。”“烏春”是達斡爾族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廣泛流傳於嫩江流域達斡爾族群眾中,多描述生產勞動、社會生活、反抗壓迫、戍邊征戰以及勸誡教誨等內容,敘事抒情兼具,吟唱風格多樣。張天彤一聽,可高興壞了。

  第二天,這位名叫圖木熱的老人捧著20世紀50年代初的手抄烏春唱本如約而至。果然,他唱的是最為傳統、最具代表性的吟誦調烏春。錄制結束後,老人家還無私地讓張天彤把唱本完整地複印下來,囑咐她日後好好研究。隨後幾年,張天彤和圖木熱老人頻繁交往,老人親切地稱張天彤為“好姑娘”。

  2016年8月,近90歲高齡的圖木熱老人拖著虛弱的病體協助張天彤完成了兩部《達斡爾族英雄史詩》的錄制工作。2018年5月,圖木熱安詳離世,生前的錄制成為老人的絕唱,為達斡爾族乃至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2014年8月,張天彤一家三口前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拉力淺村看望失母兒童鄂麗斯(左二),她爺爺擅長唱民歌

  小女孩鄂麗斯的“好媽媽”

  “管她叫媽媽行嗎?”

  “媽媽!”

  “讓她把你帶走,帶到北京去,你去嗎?”

  “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