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南方都市報引述華爾街日報文章說,中國大陸的城市中心與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有許多共同之處,即公共收入對售地的依存度畸高。而不同之處在於,中國大陸的公共住房不多,且房地產開發市場非常分散,實際上有數百家小型公司相互競爭。投資者應當密切關注近期的政策走向,這些政策將縮小這些差距。
今年,中國預計將開建580萬套公共住房,是去年總量的近兩倍。決策者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令人關注。與新加坡和香港不同,中國大陸的公共住宅由私營公司興建,並以確定的價格出售給符合條件的購房人。
由於收益不太高,開發商一直不太積極。北京現在怎樣讓開發商合作呢?答案或許是一種補償交易。如果大型開發商能夠得到私有住宅領域的重要合同,他們會更加願意建造公共住房。而確保他們這樣做的一個辦法就是制訂偏向大型開發商的土地拍賣制度。這樣我們就又回到了香港模式。
香港智庫的布朗曾說,由於香港的土地拍賣制度要求提供巨額首付以換取開發權,因此房地產市場完全由少數開發商主導。
顯然北京已經研究過香港的制度。今年3月,北京大幅提高了參加中國土地拍賣的門檻:贏標者必須在一個月內支付土地成本的50%。隨著時間的推移,此類措施將把小型開發商逐出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