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軍史回眸:中國首顆氫彈爆炸背後的十大秘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9 15:18:34  


 
  3.模擬氫彈投擲時,主降落傘撕破 

  在正式投彈前,必須要進行模擬氫彈的投擲,所謂模擬氫彈,就彈體的外形、重量都和真的氫彈一樣,而內部是配重——“死膛”的。 

  但是,不幸的事發生了。1967年年初,投擲模擬氫彈時,懸挂模擬彈的主降落傘在空中撕破,而且破得很嚴重。 

  我心急如焚地趕到當時負責生産氫彈降落傘的南京降落傘工廠,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當時工廠的頭等大事是“文化大革命”,工廠已完全停産,若大的生産廠房,空無一人。新降落傘的生産十萬火急,而廠里却是如此狀况。唯一的辦法就是壯著膽,硬著頭皮,找掌權的幾個年輕人談此事的重要性、急迫性,對國家、對世界革命的影響,請他們立即恢複生産。奇迹發生了,他們居然同意了。生産出合格的新降落傘後,用專機緊急送到了新疆基地,與真正的氫彈進行了裝接。 

  裝接前有一道最重要的工序,那就是折叠降落傘。把降落傘打開,鋪在地上,有中型會議室那麽大。我們選派了幾名優秀的工人。叠傘的過程中,他們拿掉身上和口袋里的所有東西,包括身上的像章,幷且不斷地檢查自己衣服的扣子有沒有脫落。如果有任何一件硬東西掉在傘里,後果不堪設想。 

  4.轟炸機投擲氫彈時多飛了一圈 

  按照氫彈試驗中制定的精確工作程序規定,飛機飛到核試驗靶場上空,圍繞上空飛行第一圈爲檢查儀器、觀察地形、心理准備等;飛行第二圈,操作各種程序,將氫彈投下。但飛機飛到第二圈,氫彈幷沒有投下來。飛機飛到第三圈,才將氫彈投了下來。這是怎麽回事? 

  1967年6月17日早晨,試驗場上空,天氣晴朗。所有人員,各就各位。一架銀白色的噴氣式轟炸機,在蔚藍的天空,拉著白烟,飛了過來,繞過靶心上空飛過一圈,指揮所的喇叭里傳出口令:注意了!第二圈將要投彈。但看著飛機飛過第二圈,毫無動靜,怎麽回事?難道是……? 

  指揮所從喇叭里發出口令:我們的責任是對人民負責同意再飛一圈,我們的責任是對人民負責……當時,指揮所重複發出這樣的口令,無疑是要穩定飛行員的情緒,减輕他們的心理壓力。但是當時就我們而言,心已提到了嗓子眼,人們的心理承受力,恐怕已到了極限。飛機飛到第三圈,突然天空出現了極强的閃光,緊接著轟鳴之聲響徹雲霄,巨大的蘑菇雲升上藍天,巨大的轟鳴聲與人們的歡呼聲在這個大沙漠的天上和地下響成一片。我們成功了! 

  後來了解到,飛機多飛了一圈,主要是飛行員太緊張了。執行這項任務的一位飛行人員和我有一面之交。當年我們在一次談話中,我問他投擲氫彈的前一天夜里睡著了沒有?他說:說老實話,一分鐘也沒睡著。我說:那爲什麽首長在投彈前問你們昨天都睡好了沒有,你們异口同聲地回答“睡著了,睡好了!”他微微一笑,向我敬了一個禮,沒有回答,就走開了。 

  5.氫彈享受了國家領導人的“待遇” 

  氫彈的研制基地在青海,最後組裝和爆炸試驗在新疆,研制好的各種元件、器件、部件、彈體等,要從青海運到新疆。這些材料的特殊安全性,不能用飛機運輸,也不能用汽車運輸,只有用火車運輸。而這種火車是一種特殊的專列,從外面看上去,是一列普通旅客列車,但它比一般旅客列車每節車厢多了四個輪子,這是爲了增加列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這和國家領導人的專列車厢是同等水平。這一特殊專列從青海出發後,鐵路沿綫就加强了警戒,沿綫的鐵路部門都被命令以高級領導人的標准對待此列車,却不知道上面載的這位高級“乘客”就是這顆氫彈。 

  有一次核武器研究設計院的試驗室有基建施工項目,從外面請了幾位建築工人。爲了保密,派了幾個解放軍戰士站在他們旁邊看著。施工的師傅特別不滿意:你們這個單位太少見多怪了,北京許多大幹部的房子我們都修過,都沒有像你們這樣保密,這叫什麽事兒呀! 

  60年代初,從包頭運來一小部分試驗性核材料。這些材料由我和保衛處的一位領導去西直門火車站接站。當時西直門火車站安全警衛之多和緊張狀態絕不亞于某個國家的領導人來訪。我們帶了幾名武裝警衛,一到火車站,將車站內的所有人員撤離。不久,一節貨車緩緩進站,貨車上插著一個三角形內一個9字——這是最高級別的爆炸劇毒品的符號。從貨車上抬下的是一個小型木包裝箱,警衛持槍緊隨其後,寸步不離,直到將此木箱裝上汽車後,警衛又把汽車包圍住。這種場面,今天只有運鈔車可以看到類似場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