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七七事變70年:老戰士憶崢嶸歲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6 14:32:31  



 
  “我們還俘虜了一個日軍小隊長,他準備自殺,戰士上去把刀搶了下來。”張懷瑞回憶說,“這個小隊長後來成為了日本反戰同盟的成員。” 

  1944年的春節,晉察冀軍區召開大會,授予張懷瑞所在中隊“常勝之隊”榮譽稱號。 

  八路軍、新四軍的壯大,對敵偽勢力起到了極大的震懾和打擊作用。很多偽政權中的漢奸出於自身需要,也不得不暗中為八路軍工作。 

  秦忠到分區檢查完工作返回部隊時,騎的騾子突然尥蹶子跑到了偽軍的炮樓裏,沒想到幾天後,偽軍居然又把騾子給送了回來。 

  “到抗戰後期,偽軍是不敢殺八路軍的騾子的。”秦忠說。 

  不但如此,八路軍和人民群眾在殘酷的戰爭實踐中,血肉相連,生死與共,建立了牢固的抗日根據地。 

  “劉伯承給我們講課的時候就說:‘八路軍是骨頭,遊擊隊是筋,老百姓是肉,只有這三者結合才能組成拳頭。’”秦忠回憶說。 

  在河北省完縣野場村,因為群眾掩護了八路軍撤退,鬼子槍殺了所有村民。當趕來收屍的人們掰開屍體,只看到一個幾個月大的女嬰,含著死去奶母已經冷卻的乳頭,酣然入睡。 

  女嬰的母親是白求恩軍醫學校的幹部,收養她的是野場村一位名叫楊桃的年輕農婦。當敵人機槍掃射時,身負重傷的楊桃怕孩子啼哭被敵人發現,掙扎著用乳頭堵住孩子的嘴…… 

  所有在場的人都潸然淚下——這個名叫廖雁北的孩子,後來成了北京友誼醫院的一名醫生。 

  “沒有老百姓的支持,就沒有八路軍的壯大,更不會有抗戰的勝利。”老八路、原白求恩軍醫學校學員王世昌老人含淚給我們講述了這個故事。 

  為了回報鄉親,王世昌老人從上世紀90年代起,捐助和募集300萬元經費,在當年戰鬥過的地方修建了全縣最好的中學。為了把募集來的資金落到實處,她在縣招待所吃一個饅頭,喝一碗粥,也要從自己口袋裏掏伙食費。 

  1945年,八路軍總指揮朱德批下七道抗日反攻命令,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對日寇最後一戰》。中華民族終於盼來了百年屈辱史上的首次勝利。 

  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向前來採訪的新聞記者公佈了八路軍戰果:作戰次數99847次,斃傷日軍401648人、偽軍312282人,合計713930人。俘虜日軍5096人、偽軍402112人,合計407208人。八路軍犧牲40萬人,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成為犧牲職務最高的將領。 

  軍事科學院羅煥章研究員說,正是由於日軍主力被死死地“釘”在中國戰場而無法騰出手來,太平洋戰場上的盟軍因此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八路軍、新四軍,這兩個僅僅存在了9年的稱謂,今日已經成為了塵封的記憶。當年在敵後堅持抗戰的張懷瑞“常勝之隊”,已成為瀋陽軍區某機械化步兵旅裝甲1營3連。 

  當年全連戰死的“劉老莊連”,如今成為濟南軍區某機械化師的裝甲連。每年,都會有劉老莊的後生,成為這個連隊的士兵。 

  而那首由《八路軍進行曲》改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至今仍在解放軍的軍營裏激昂回蕩:“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