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DDH的研製、建造過程
預算申請階段16DDH專案從2002年開始申請預算。首先由海上自衛隊參謀部防衛部制定預期性能(包括艦艇的使用設想、航速、續航距離、機械設計、軸數、準備搭載的主要裝備、乘員人數、艦艇的造價等),並通知海上自衛隊參謀部技術部;技術部將預期性能和技術要求交給技術研究總部負責艦艇設計的技術官,由技術官制定出實現艦艇預期性能的預算專案資料。其內容主要包括艦艇的尺寸(長、寬、高)、排水量(標準排水量、滿載排水量、常規排水量、輕載排水量)和主要區域劃分(戰鬥區域、機械室)的配置圖等;技術研究總部的艦艇設計部門對所要求的事項進行論證,確定預算專案資料,答復海上自衛隊參謀部、最後,海上自衛隊參謀部以預算專案資料為基礎,進行艦艇整體建造的預算評估,並向大臧省提出預算申請。
設計階段預算專案資料完成後,技術研究總部的設計部門開始技術研究,為2004年的艦艇設計作準備。
預算申請獲得批准後,海上自衛隊參謀部將設計要求和預期性能遞交防衛大臣批准,技術研究總部根據批准後的設計要求和預期性能,與海上自衛隊參謀長進行協商,制定研發的基本計劃(為實現預期性能,艦艇所必需的重要部件、構造、裝備等基礎事項)。
海上自衛隊參謀長主持召開性能審議委員會,對基本計畫進行為期1個月左右的集中審議。審議結果由海上自衛隊參謀長向技術研究總部部長回復,技術研究總部部長將審議過的基本計畫呈報給防衛大臣。防衛廳(現已升格為防衛省)事務次長主持裝備審查會審議基本計劃,並將審議結果向防衛大臣彙報,由防衛大臣對基本計劃做出批示。
基本計劃獲得批准後,技術研究總部展開基礎設計。由於要在短時間內繪製出龐大的設計圖,因此基礎設計不能完全依靠技術研究總部的設計部門,造船廠在簽定勞務征借合同後也參與基礎設計。石川島播磨、三井造船、三菱重工、宇宙造船等4家公司與技術研究本部簽約,參加了16DHH的初期設計工作。
與制定基本計劃的過程相同,基礎設計圖紙完成後,技術研究總部先與海上自衛隊參謀長協商,再向防衛大臣彙報。基礎設計獲得批准後,海上自衛隊參謀部裝備部製作以基礎設計圖為基本樣式的16DDH外形設計圖。設計圖完成後,海上自衛隊參謀部向裝備總部提出裝備請求,並簽定建造合約。2005年3月海上自衛隊參謀部與石川島播磨簽定了16DDH的建造合約(以上的設計過程參見圖9)。
建造階段 接受訂單的造船廠按照建造樣式的基礎設計圖,進行詳細設計,並提交防衛廳批准。詳細設計的初期在新型艦上進行了模型和圖紙的審查,確定各具體部位的樣式。
模型審查主要是按照區域劃分,將各部分製作成1:1的模型,船員根據要求在模型內進行一系列的實際演練和操作。其目的是為了在艦艇建造前確認設備的操作性、視認性和區域內的配置、通行性等,以盡可能減少建造過程中及服役後出現各種問題的幾率。16DDH共劃分為艦橋、航空控制室、司令部作戰室、CIC、操作室兼應急指揮所等五個區域。2006年5月,16DDH開始船體建造,預計2007年8月舉行下水儀式和命名儀式,此後16DDH將被稱為“16DDH×××號”。
從此時直到服役後,該艦的海上自衛隊成員作為裝備員,進行艦艇交付前的服役準備工作。艦艇交付後,裝備員負責艦艇的航行和操作,對各裝備的狀況進行調查、研究。
16DDH下水後,將在裝備碼頭用1年左右的時間進行舾裝工作,預計2008年8月結束。設備安裝後,再經過6個月的海上公試,進行性能測試,驗證是否達到了所要求的預期性能。16DDH計畫於2009年3月服役,並舉行交付儀式,然後正式編入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艦隊。
服役階段16DDH服役時,其建造工程並沒有完全結束,還要進行性能測試。性能測試以新建的艦艇為對象,主要測試惡劣天氣下的耐航能力(一般於服役後次年的1、2月份進行)、動力及武器裝備等。
要在艦艇服役後的8個月和3年,分別彙報船體及裝備的性能、計劃、設計、工作、安裝等的實際使用情況。使用情況報告是為了完善該艦在裝備上、使用上的不足之處,並為建造其他艦艇提供資料。
16DDH從1999年計劃研製至預計服役的2009年3月,歷時10年時間。在此期間,約2500多家單位和機構參與了16DDH的設計和建造,如防衛廳相關部門、技術研究總部、裝備總部、海上自衛隊參謀部、自衛隊、以及造船廠、武器製造商等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