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阿拉伯文化互相融合
公元7世紀,耽於享樂的波斯人被落後卻朝氣蓬勃的阿拉伯人所征服。據一些阿拉伯學者稱,阿拉伯人走出阿拉伯半島時文化極端落後,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所在的古萊什部落裡,識字的只有 17個人。由於波斯文化的規模、力量和先進性,它在與阿拉伯文化的碰撞中沒有被吃掉,而是有所融合。在阿拉伯人統治下,波斯人接受了伊斯蘭教,也改造了伊斯蘭教,將拜火教的部分因素揉了進去,創成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一個分支,並以此為武器與占領者展開鬥爭。阿拉伯字母比楔形文字先進,波斯人便改用阿拉伯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使自己的民族語言得到保留和光大。他們還反過來研究和發展阿拉伯語,阿拉伯語的第一部語法書和第一部詞典都是波斯人編撰的。公元9世紀,波斯數學家花拉子密用阿拉伯文撰寫的論文《印度的數學》傳到歐洲,歐洲人學會了1234,卻說它是“阿拉伯數字”,不知道其真正的創造者和傳播者為何人。花拉子密的另一篇代數學論文《阿爾格布爾》譯成拉丁文後,歐洲學者據此創建了代數學,而拉丁文“代數”一詞就用了該論文的標題(Algebre)。公元 10至11世紀的波斯醫學家阿維森納撰寫偉大的醫學著作《醫典》,直到19世紀還是歐洲醫科大學的教材。11世紀的波斯詩人菲爾多西撰成12萬行的英雄史詩《王書》(郭沫若譯作《列王紀》),篇幅僅次於印度史詩《摩呵婆羅多》。
直到今天,兩種文化的融合仍然很深。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文學院教授克拉姆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在阿拉伯國家,無論是教科書還是一般的文學史書,當講到作為阿拉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阿巴斯王朝文化時,都會提及當時的阿拉伯人與波斯人的交往,以及由交往所生發的文化上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甚至還會講到波斯文化對阿拉伯文化的影響等。
波斯文化在伊朗
人的性格是經歷塑造的,民族性格是歷史塑造的。輝煌的古代史深深地印在伊朗人的集體潛意識中,造就了他們卓爾不群、寧折不彎的性格。這種性格有時候有利於民族文化的弘揚,有時候卻未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