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貝希斯敦的古代石碑,上面用波斯文、埃蘭文和巴比倫文記述了波斯帝王大流士一世的功績。 |
伊朗在中東地區總顯得有點孤單,歷史上曾經光輝燦爛的波斯文化也形單影只。窺探其緣由不但有趣,而且有益。
一度成世界文明高崗
中東地處歐亞非三大陸的交通要衝,眾多民族都曾登上這個大舞台,各種文化的較量、碰撞和融合極為激烈。
公元前6世紀,相當於我國東周列國紛爭時期,伊朗高原上以阿契美尼德部落為首的波斯人建立了後代耳熟能詳的波斯帝國,東起印度河,西到地中海並囊括埃及,南至波斯灣,北到高加索和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一帶。波斯人吸取了印度、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人類三大古文明發祥地的先進文化,一度成為世界文明的高崗。公元3世紀,他們在現在伊朗南部胡齊斯坦省的地方建了一座科學城,集中來自帝國各地的一流學者和科學家,城中有世界上第一所醫科大學。波斯人創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郡縣制度,修築了世界上最長的驛道,建築了世界上最豪華的宮殿。古波斯宗教祆教,也叫拜火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種神教,最早提出靈魂不滅和彼岸世界的概念,為後來的猶太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塑造提供了範本。
語言和文字是民族的旗幟,旗幟在,民族就在。在這一點上,伊朗人做得比鄰居們都要好。現今伊拉克所在的兩河流域,以及埃及和蘇丹所在的尼羅河流域,還有現今叙利亞、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摩洛哥等地方的居民,都因為被阿拉伯人占領而丟失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因而被阿拉伯化,原來的民族消失在歷史的塵埃裡。但除伊朗外,雖然現在還有阿富汗人、塔吉克人、庫爾德人和俾路支人說波斯語,卻由於分散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難以形成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