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鄧小平拍板奔赴朝鮮 十五軍上甘嶺一戰成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8 09:44:37  


十五軍上甘嶺一戰成名
  六十年前的朝鮮戰爭,是人類難以忘卻的記憶。“上甘嶺”這三個字,也伴隨著血與火,生與死,罪惡與崇高,留存在人們的記憶裡。
 
  一

  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鮮北緯38度線上。甕津半島夜色如磐,大雨滂沱。4時30分,這片素有糧倉之稱的富饒濕地上,突然響起海嘯般的炮擊。朝鮮戰爭爆發了。

  兩天之後,美國便作出反應。在操縱聯合國安理會譴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入侵大韓民國的同時,美國糾集英、法等15國軍隊組成的聯合國軍,宣布出兵朝鮮。於是,這場原本朝鮮南北方為國家統一而進行的內戰,在此後僅2個多月時間裡,很快演變成一場19國軍隊參戰的小型世界大戰。

  9月15日,朝鮮戰爭的又一個重要節點。是日,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遠東軍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指揮美第十軍7萬餘人仁川登陸,直接介入朝鮮戰爭;並不顧中國政府一再嚴正警告,悍然越過38度線大舉北進。這是中國政府所能容忍的心理底線。10月8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發布命令:“著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

  可是朝鮮北部局勢正急劇惡化。10月1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都平壤陷落,世界為之震驚。至此,朝鮮已成為20世紀50年代的全球軍事最熱點,無數雙色澤迥異的眼睛,一起投向那個橫臥在黃海和日本海波濤間的半島。幾乎大半個世界都從廣播裡聽見麥克阿瑟躊躇滿志地預言:“我認為到感恩節,正規抵抗在整個南北朝鮮就會終止。我本人希望到聖誕節能把第八集團軍撤到日本,因為我們已在朝鮮贏得了勝利。中共軍隊參戰的可能性很小,他們出兵的有利時機早已過去了。沒有任何一個中國指揮官會冒這樣的風險,把大量兵力投入已被破壞殆盡的朝鮮半島。”

  然而,歷史卻詭異地將一個國家的失望與希望,失利與勝利,經緯交織地編進了同一天裡。

  麥克阿瑟怎麼也不會想到,命運已經為他安排下一個最強硬的對手,一個樸實得像大西北窑洞裡走出的老農般的中國將軍──彭德懷。就在平壤陷落的當天夜裡,彭德懷指揮中國人民志願軍4個野戰軍、3個炮兵師,由鴨綠江中國一側的安東、輯安和長甸河口3個渡口,冒著深秋的蒙蒙細雨跨過江界。20天之後,宋時輪所率第九兵團的3個野戰軍也偃旗裹甲,鉗馬銜枚地悄然開進朝鮮北部的蓋馬高原。30萬人的軍事行動,美軍竟毫無覺察。

  鴉片戰爭以來,總是被人攆到家裡來打的中國人,第一次沒等人家打進門就迎將上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