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朝鮮戰場上“東方精神” 讓志願軍所向披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03 14:46:44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資料圖)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遵照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命令,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揭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幕。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中朝界河--鴨綠江,因為一場戰爭舉世聞名。

  “唇亡齒寒,戶破堂危。對於剛剛誕生的新中國來說,這是一場被迫進行的戰爭,更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在遼寧省軍區第一幹休所,丹東軍分區原副司令員、志願軍老戰士姚廣仁如是說。

  朝鮮戰場上,美軍1個軍擁有坦克430輛,志願軍6個軍沒有一輛坦克;美軍1個師有432門榴彈炮,志願軍1個師僅有12門山炮;美軍1個團的火力強度超過志願軍1個軍……不可思議的是,占盡優勢的美軍卻輸掉了這場戰爭。

  是什麼讓志願軍戰士所向披靡?毛澤東的答案是:“志願軍打敗了美國佬,靠的是一股氣,美軍不行,鋼多氣少。”

  這“一股氣”,後來被美軍稱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

  鬱鬱葱葱的丹東市英華山上,坐落著抗美援朝紀念館。記者懷著崇敬的心情拾階而上,試圖從這裡求解志願軍將士所展現的“東方精神”。

  5000餘幅歷史照片,43000多件歷史文物,開啟塵封歲月,穿越時空隧道,讓一幕幕歷史重現眼前。

  戰爭之初,麥克阿瑟揚言:“倘若中共部隊渡過鴨綠江,我就要使他們遭到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而實際情況是,第一次戰役,久負盛名的“開國元勛師”美騎兵第1師即遭受重創;第二次戰役,“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退回到“三八線”;第三次戰役,“聯合國軍”再度後退至“三七線”附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