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1945年中國曾計劃建12艘航母(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9 10:01:38  


 
  ■陳紹寬規劃4大戰區,提出20艘航母計劃

  抗日戰爭爆發後,陳紹寬暫時放下了那些紙面上的規劃,開始部署現有艦艇的抗戰事宜。當時中國海軍的抗戰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江陰。1937年8月上旬,為阻止日本艦隊沿江西上,國民政府用沉船在江陰建立了一道封鎖線。日軍為打通封鎖線,動用航母上的飛機實施大規模轟炸,將防守封鎖線的國民黨海軍第一艦隊幾乎所有艦艇炸沉。此後,日本航母經常出沒於中國沿海,配合陸上作戰行動。

  日軍的空中肆虐讓陳紹寬進一步看到了航空母艦的作用。1943年11月,他代表海軍部再次提出海軍建設的規劃。在這次規劃中,他已經不再滿足於擁有幾艘航母了,而是要建造幾個航母群。他設想將中國沿海劃為四個海軍區:第一區從遼寧安東到山東半島成山頭;第二區從成山頭到長江口;第三區從長江口到廣東汕頭;第四區從汕頭到中越交界。每個區成立一支海防艦隊,擁有5艘航母,全國沿海共需要20艘航母,每艘航母造價18億元。這個規劃令包括蔣介石在內的許多人瞠目結舌。陳紹寬卻說:“這筆錢國家是省不得的。”

  顯然,就戰時中國的狀況來看,上述規劃沒有實現的可能,陳紹寬也明知這一點,但在他看來,先給蔣介石吹吹風也是很有意義的。

  1945年8月,在抗戰即將勝利之際,陳紹寬動真格的了。他拉上軍政部部長陳誠、銓叙廳(主管人事)廳長錢卓倫,結合現有海軍艦艇情況,制定了《海軍分防計劃》。該計劃對幾年前的規劃作了修訂,將擁有航母的數量從20艘減為12艘,目的是讓更多的人接受這一方案。陳紹寬解釋說,這12艘航母當然不是一次完成,期限為30年。第一個10年計劃先造1萬噸和8000噸航母各一艘,每噸造價6280美元。

  抗戰勝利後,正當陳紹寬雄心勃勃地準備實現建造航母的計劃時,內戰的陰雲開始籠罩中國大地。此時蔣介石的腦海中思考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打敗共產黨,建設海軍已被完全拋在腦後。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了對解放區的進攻,大規模的內戰全面爆發。國民黨海軍被捲入內戰中,陳紹寬的強海軍夢隨之破滅,航母夢也自然煙消雲散。中國人第一次擁有航母的努力就此結束。(來源:人民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