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1945年中國曾計劃建12艘航母(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9 10:01:38  


一戰中,航母的出色表現深深地吸引了前去觀戰的中國海軍軍官。圖為英國“暴怒”號航母。
 
  ■為安撫海軍將領,蔣介石提出造3艘航母

  陳紹寬回國時,正值軍閥混戰時期,根本不具備建設新海軍的條件。1928年,張學良在東北易幟,蔣介石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陳紹寬擔任海軍第二艦隊司令兼海軍署署長。他感到形勢好轉,於當年年底給國民政府上了一個呈文,要求擴充海軍。在呈文中,他首次提出要花2000萬元建造一艘航空母艦。

  他的提議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在1929年1月的全國編遣會議上與其他提議一起被否決。這使陳紹寬難以接受,他與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雙雙憤然辭職。

  蔣介石怕海軍群龍無首,趕忙出來安撫陳紹寬,作出建設海軍的承諾。他說:“我們曾講要在15年以內,有建設60萬噸的希望,照此看來,我們在5年以內,或者即可完成,與世界上列強的海軍相抗,鞏固我們的國防。”蔣介石又對60萬噸的艦艇作了大概的分析,認為其中應包括3艘航母。

  陳紹寬被蔣介石這番話所打動,於是打消了辭職的念頭,隨後擔任了海軍部長。擔任海軍部長後,陳紹寬在所有的海軍建設規劃中,都將航母的建造作為海軍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連停泊航母的海軍基地他也想好了,在膠州灣、象山和大鵬灣。

  陳紹寬讓在英國學習的海軍留學生將英國各艦隊的情況寫成報告,呈送海軍部,以資借鑒。他還在海軍內部掀起了一場關於海空軍配合作戰的大討論。1934年,他根據參加歐洲海戰的經驗,寫成了《海戰》一文,對“海戰中的飛機”進行專門討論。他寫道:“現代海軍在海戰時,欲取攻擊手段,必有賴於艦上所載的飛機。”

  然而,蔣介石誇下造艦60萬噸的海口,是安撫陳紹寬的權宜之計,根本沒有當成實事來辦。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發展投入少、見效快的空軍上。因此,他始終沒有在海軍建設上投入足够的經費。除蔣介石以外,國民黨內部還有少數別有用心之人,出於派系鬥爭的需要,也反對建設強大的海軍。國民政府監察委員高友唐荒唐地提出,不但不需要建造航空母艦,現有的艦艇也不需要,應將它們賣給商家作商船,將賣艦的錢拿來買200艘小艇守海口足够了。

  這些來自國民黨內部的阻力注定讓陳紹寬的航母夢難以成真。到抗戰爆發前,“航空母艦”也僅僅是掛在人們口頭上的一個新鮮名詞而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