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毛澤東尊師的故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5 10:47:05  


   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記述了一段毛澤東自述少年時代的經歷:“我開始很想到長沙去,聽說那裡是個大城市,……我很想到長沙一個專門為湘鄉人設立的中學,在那一年冬天,我請求一個高等小學教員介紹我到那裡去,他允許了……”這個教員是誰?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檔案館裡,保存著這樣一封毛澤東的親筆信:“人惕、人價二位同志:一九六二年七月十四日來信收到,驚悉有晉先師因病逝世,不勝哀悼。謹此致唁。毛澤東 一九六二年七月十九日。另奉薄儀一份,聊助營奠之資,又及。”有晉先師就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已故教授張人價先生的父親張有晉(張人惕是張人價兄長)。
 
  1910年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坐落在湘鄉縣城漣水之濱、幽雅、古樸的東山學堂裡,來了位年方17的英俊少年,高挑身材,農家裝束,他叫毛潤之。 

  東山學堂是名學府,就讀學子絕大多數是富家子弟,同時東山學堂有規定不收外縣學生,且當時入學考試時間已過。美國傳記作家R.特裡爾著的《毛澤東傳》中記載:當時毛找到校長,要求能够讓他在此念書。他的鎮定引起了校長的興趣,為了進一步考察他的才智,校長破例給了他補考的機會,命題“言志”。毛潤之接過試題,想起了離家時寫的《呈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聯想到排除阻力的艱難,遭遇譏諷的憤慨,長期積蓄的淩雲壯志……頓時千言萬語湧上心頭,他奮筆疾書,一揮而就。校長接過一看,只見那字裡行間無不跳躍著為救國救民而學的宏願。校長連說:“好,好,棟梁才!”當晚,校長和麓村先生(即張友晉)在教職工會上就立主打破不收外縣生的陳規,破格錄取了他。 

  毛潤之如願上學了,恰巧麓村先生教他算術課。毛潤之從來沒接觸過算術課,但他勤奮好學,加上麓村先生悉心指導,成績提高很快。東山學堂實行新法教育,效仿西方新學,力求先進。毛潤之很好學,在那學到了許多新知識。麓村先生不只是關心毛澤東的算術課,還關心他國文方面的進步。即使到幾十年後,麓村先生還記憶猶新地對後輩說:“毛澤東那時已練就一手出色的文筆,在東山曾寫過命題為《救國圖存論》《宋襄公論》等文章,國文老師極為讚賞,下批語道:‘視似君身有仙骨,寰觀氣宇,似黃河之水,一瀉千裡。’” 

  1911年春,麓村先生又推薦毛潤之進入湘鄉駐省中學讀書。 

  從韶山到東山,從東山到長沙,少年毛潤之大長了知識,大開了眼界。但在這關乎毛潤之發展前途的重大轉機時期,都有麓村先生的重要提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毛澤東離校參加新軍。革命失敗後,他又輾轉到湖南第一師範讀書。而麓村先生又正巧在該校任教。再度重逢,師生情誼更加親密了。麓村先生這時更加關心毛澤東,他對當時的毛澤東的組織演講才能印象頗深,解放後到了北京他都還記得,他說:“那時候第一師範成為長沙學生運動的中心。每當集會,各種主張爭論不休時,只要毛澤東一到,全場隨即就靜下來,他往往三言兩語就抓住問題的要領,簡明地分析歸納大家的意見,集中形成共識,並立刻見諸統一行動。”1918年毛澤東辭別恩師赴京籌備留法勤工儉學,從此中斷聯繫。 

  1949年,毛澤東在天安門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當時在妙高峰中學任董事長的有晉先生便馳函毛澤東祝賀。接到恩師來信,毛澤東無比高興,並親筆回信:“去年十二月十九日賜函誦悉,遠承教益,極為感謝!謹此奉複,敬頌道安。一九五零年四月十日。” 

  之後不久,長沙教育界知名人士聚會紀念思想家王夫之,成立船山學社,建紀念館,商討請誰題額。有晉先生又致函毛澤東賜墨。主席欣然命筆題字“船山學社”,並複信老師“未知可用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