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毛澤東在井岡山的兩個死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24 10:01:00  


從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隊伍一踏上這塊紅色土地,就遭到了敵人猛烈進攻。
  一

  “邊界的鬥爭,完全是軍事的鬥爭,黨和群衆不得不一起軍事化。怎樣對付敵人?怎樣作戰?成為日常生活的中心問題。所謂割據,必須是武裝的。”

  “湘贛兩省派來‘進剿’的反動軍隊,至少有八九個團,多的時候到過十八個團。”

  以上的兩段話,是毛澤東於1928年11月25日代表井岡山前委給中央的報告中寫到的,足以說明“紅”、“白”之間的軍事對抗是多麼尖銳。

  處在四周白色政權包圍中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隊伍一踏上這塊紅色土地,就遭到了敵人猛烈進攻。這個敵人,除了國民黨湘贛兩省政府派出的正規軍隊,還包括湘贛邊界豪紳階級的反動地主武裝。江西的叫“靖衛團”或“保安隊”,湖南的叫“挨戶團”或“團防局”,名稱各異,性質是相同的,即與共產黨領導的工農兵蘇維埃政權作對。

  對於這些反動地方武裝,紅軍當然予以打擊,不讓他們存在,這是鞏固紅色政權的必要保證。尤其在武裝割據的中心區域寧岡縣,對反動地方武裝的打擊是不遺餘力的,不讓一支能够起到騷擾作用的反動武裝存在。

  但是在其他的縣份,卻做不到這一點。因為紅軍的精力顧及不到,對付正規的敵軍就已經是全力以赴了。而紅色政權的地方性武裝——赤衛隊和暴動隊,又是難以消滅對方。這樣,無論在江西的永新、遂川,還是湖南的酃縣、茶陵,都有一些處處與紅色政權為敵的反動地方武裝。各縣比較起來,其中有兩支反動武裝以其力量強悍和頭目反共堅決而有名,這就是遂川縣的肖家璧靖衛團和茶陵縣的羅克紹團防局。

  肖、羅指揮各自的反動武裝,公開與紅軍對抗,並且有幾次讓紅軍吃虧,對湘贛邊界的革命事業造成損失。因而,成為紅軍臥榻之側的威脅,毛澤東對他們印象很深,視為死敵,曾多次講到一定要打掉他們。可是由於鬥爭環境所致,紅軍忙於打退正規敵軍的進攻,毛澤東的願望未能實現。但是,毛澤東對這兩個死敵一直記在心裡,以至於到了解放初期仍忘記不了,給有關部門發去電報,查問這兩個死敵的下落。

  作為紅軍的冤家對頭,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死敵,肖家璧、羅克紹是何等人物?他們是如何死心踏地與共產黨為敵的?毛澤東為何到解放初期仍然不忘要嚴懲他們?此將肖、羅二人的相關情形分述如下。

  二

  肖家璧,又名圭如,清光緒十三年(1887)生於江西遂川縣大坑鄉九田村,曾就讀於遂川高等學堂和南昌法政專科學校,1911年於江西省高等農業專門學校肄業。自知學業難成的肖家璧,打定的主意是依恃家庭的豐厚資產,回鄉攬政,交結官府,自擁武裝,做個稱霸山鄉的土皇帝。他回到大坑後,先是運動一班鄉紳,當上了大坑鄉保衛團團總,在此基礎上廣置槍彈,招攬團丁,發展到擁槍上百,又把遂川縣靖衛團團總一職攬到了手。至1927年,這個以鎮壓農民反抗鬥爭起家的土霸,已經成為遂川縣“清黨委員會”主席。在同年5月的“馬日事變”中,他在遂川攪起了屠殺共產黨人的血雨腥風,使得中共遂川縣黨組織在本縣立腳不住,負責人陳正人等逃到萬安藏匿避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