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蔡英文現象”探討爭取民進黨工作新思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1 15:40:46  


如何從蔡英文現象看民進黨的社會基礎,值得深思。
  中評社╱題:從“蔡英文現象”探討爭取民進黨工作新思路 作者:張植榮(北京),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執行長、教授;崔瑩(北京),北京大學台灣研究會會長

  蔡英文是李登輝擔任國民黨主席期間“兩國論”的主要炮製者。2000年政黨輪替後,由李登輝授意和推薦,其政治立場在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由藍轉綠,出任陳水扁當局的“陸委會主委”;2008年後出任民進黨主席,至去年大選失利後下台。從“蔡英文現象”看民進黨的社會基礎,很值得我們深思。

  蔡英文兩岸觀的基本內容

  蔡英文的兩岸觀的核心即是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存在,要以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為基礎處理兩岸關係,強調“台灣意識”①,鼓吹“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兩岸關係是“和而不同,和而求同”雙邊“國家”關係②。她的兩岸觀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

  一、“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兩岸價值觀

  蔡英文提出:“兩岸有共同的責任和義務,追求和平穩定的關係,掌握繁榮發展的契機” ③;“兩岸必須維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關係。這個‘和’,就是和平發展的‘和’。”④這是蔡英文首次明確使用“和平發展”這個詞。《十年政綱》中也說:“民主進步黨認為,為維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雙方都應超越舊的歷史框架,“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以尋求戰略互利的戰略思維謀求改變這一戰略對峙的態勢。」⑤此後她又講過兩岸有共同的責任、共同的利益,但她又重點突出兩岸之間的差異,雖然“兩岸講一樣的語言,但許多文化、社會價值觀是不一樣的”,包括在“歷史記憶、信仰價值、政治制度、社會認同”方面存在差異,⑥至於如何縮小兩岸之間的差異、如何求同,則是輕描淡寫,語焉不詳。

  二、否定“九二共識”,提出“台灣共識”

  蔡英文堅持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立場,賦予“台灣主權”以軟性包裝,突出“台灣性”,弱化“中國性”,建構“新的國家、新的台灣認同,邁向台灣主體性的重建時代”⑦。與此相應,在針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九二共識”的問題上,蔡英文更是否認“九二共識”,她認為:“處理台灣與中國的問題,不能陷入歷史的框架裡,更不能被政治前提壓縮了處理的空間。‘九二共識’就是歷史框架,就是政治前提。這個共識是經不起民意的檢驗,如何能夠作為建構兩岸可長可久關係的依據呢?”⑧她以此否認“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提,並據此提出相對應的“台灣共識”。但是“台灣共識”到底是什麼,蔡英文及民進黨始終都沒能給出一個明確的回答,並經常出現反復。

  三、“國際重於兩岸”的國際觀

  蔡英文曾說,台灣如果“一味向西靠近,擁抱中國,卻在其他三面劃地自限、躊躇不前,台灣就會變成中國的邊陲。”其內心真正的想法即是,國際關係先於、重於兩岸關係,要通過優先推動多邊架構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透過多邊的力量,共同平移與中國進行自由貿易可能帶來的衝擊,與世界一起走入中國。”⑨她這樣一種國際重於兩岸的國際觀,其根本目的即是憑藉國際上的多邊協定來與對岸的大陸形成對抗,使兩岸關係達到一種平衡,甚至在兩岸關係中掌握一定的主動權。在兩岸現狀描述上,蔡英文及民進黨將大陸視為“威脅”成分遠多於“機會”,國際關係架構是透過積極深化與世界互動,尋求全球經貿戰略平衡,而非深化與中國大陸經濟整合,“力”用中國,經略世界。

  四、主張超越歷史,構建和平穩定的兩岸互動架構

  蔡英文曾表明,“兩岸未來的領導人,都應該放眼未來,超越歷史糾結,放眼下一代,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尋求穩定可靠的新互動架構。”⑩在2011年4月初接受電台專訪中,蔡英文主張“兩岸和而求同,共同尋找堅實的新基礎。”⑪《十年政綱》中,認為兩岸之間要尋求“戰略互利”,要通過交流、對話,化解歧見、控制衝突,主張“雙方應在對等、互惠的原則下,通過多層次的對話,就多層次、多面向的議題,交換意見,尋求解決兩岸相關問題的路徑,建立機制。通過這樣的路徑與機制,在互動中逐步建構多層次、多面向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解決問題,維持穩定之建設性雙邊關係。”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