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蔡英文現象”探討爭取民進黨工作新思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1 15:40:46  


表3:1993年至1998年蔡英文指導撰寫的畢業論文
 
  這些精英教育,對蔡英文個人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其自傳中,蔡英文特別提到一件事,對其影響相當大。事情發生在她初到康奈爾大學時,一次《國際公法》的課堂上,被老師問到:“你將來要跟中國怎麼辦?”此時的蔡英文發現自己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個問題。被老師點醒的蔡英文開始用自己的知識和邏輯重新構建屬於自己心中的答案。⑰這個問題開啟了蔡英文對於兩岸關係的思考,也因此而使得蔡英文的兩岸觀得以擁有一些與傳統民進黨不同的內容和特點,更溫和、更理性的台獨與蔡英文個人的性格與思想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表3:1993年至1998年蔡英文指導撰寫的畢業論文

  4、黨內成長之路與其政見形成

  蔡英文是李登輝“兩國論”的主要炮製者,與民進黨的政治淵源並不深。2000年政黨輪替後,由李登輝授意和推薦,蔡英文政治立場由藍轉綠,出任陳水扁當局的“陸委會主委”。2004年,蔡英文呼應陳水扁“精英入黨”政策,正式加入民進黨。蘇貞昌任“行政院長”時,蔡英文擔任“副院長”,但始終與民進黨各派系沒有深入互動。蔡英文只有4年黨齡,沒有派系實力,沒有基層力量,沒有選舉戰功,這是蔡英文在黨內政治前途發展的一個很大的弱點,然後,結合民進黨彼時的特殊的政黨歷史背景,卻也是蔡英文所擁有的另外一個最大的優勢。

  陳水扁執政期間,尤其是後期,貪腐無能,“清廉改革”的形象遭受重挫,連帶民進黨整體的政黨形象也慘跌至島內民調的18%。民進黨遇到了位大佬則是紛亂纏身,或如陳水扁黯然下台、有案在身,或如傳統四大天王與扁牽扯過深大為受挫、且各有恩怨未角,而青壯派亦是實力有限,難以服眾。因此黨內此時迫切需要一位形象清新的領導人,來整合黨內各派系,推進黨務改革,凝聚綠營士氣,為東山再起、重新執政累積實力。

  此時,蔡英文的獨特優勢則顯現出來:學者出身,形象清新,自跨入政壇以來始終保持“清廉、專業、理性”的形象,與民進黨高層“貪腐、草莽、悲情”的形象有著重大的區別,受民進黨受到重挫的貪腐無能的形象牽連較小,政治包袱少,而且是黨內唯一能在形象和學、經歷一較高下的人物。再加上蔡英文作為女性政治人物,在民眾心裡塑造民進黨的新形象有著很強的加分作用,對於爭取民心有著重大的意義。同時其所推行的務實的兩岸政策,也是民進黨改變政黨形象、爭取中間選民的必經之途。在上述的政黨背景之下,蔡擁有的這些獨特的優勢,決定了她可以得到黨內各主流派系的廣泛支持。

  不少兩岸學者分析,蔡英文敗選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她不敢與巨貪陳水扁劃清界限,反而重用大批“扁朝高官”為選舉操盤,主導提出的黨籍不分區“立委”名單多位涉案在身,副手人選蘇嘉全及其家人醜聞不斷等等,這些都直接導致了蔡英文“政治人格破產”(彭維學語⑲)。但是,這些恐怕未必僅僅是蔡英文個人政治素質、政治能力有限,更多的是她已經很難與民進黨分割,很難與陳水扁、新潮流派完全切割。這兩系是支持蔡當選民進黨黨主席的最主要力量,而這兩系的“清廉正義”圖打造免於政治清算的保護傘,這也迫使蔡扛上了“黑金”的包袱。因此,蔡英文雖然自身擁有民進黨其他政治人物所不具有的一些優勢,但實際上仍然與民進黨融為一體、一損俱損。

  而蔡英文本身所秉持的務實的兩岸政策,既是其獲得黨內各種支持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同時又可能會引起深綠陣營對其的不滿,這對於蔡英文在選舉期間兩岸政策表述的搖擺不定,以及所提出的“台灣共識”的模糊不清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而這種搖擺不定與含義模糊,正是蔡英文在選舉過程中的一大硬傷。她不僅因為否認“九二共識”而引起大陸方面的強烈的反彈,這加深了眾多台灣民眾、特別是台商群體對兩岸關係惡化的後果的擔憂,而且因為不能提出一個完整的概念而無法取得民眾的信任。

  從“蔡英文現象”看民進黨的社會基礎

  蔡英文最早步入政壇時,就是李登輝“兩國論”的主要炮製者。2000年政黨輪替後,由李登輝授意和推薦,出任陳水扁的“行政院陸委會主委”,負責兩岸政策。作為李登輝“兩國論”的起草人,其行事一向被認為較近泛綠。2004年加入民進黨;2008年成為民進黨黨主席,成為民進黨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性黨主席。也被稱為靠“台獨”起家的人。此時蔡英文正式加入民進黨才4年。

  這時的民進黨,跌落谷底。領袖人物陳水扁黯然下台,有案在身;呂、游、蘇、謝“四大天王”實力和形象遭到大損,選舉恩怨未解;羅文嘉、段宜康等青壯派實力有限,難以服眾;整個政黨形象遭受重挫,慘跌至島內民調18%。民進黨陷入派系整合難度高、財務吃緊、黨務改革牽制多、兩岸路線調整阻力大、2010年縣市長選舉艱困難打的政黨低谷期。而在這樣一種狀況下,民進黨黨主席選舉的投票率仍為51%,比預期的40%要高出11個百分點,這明確顯示出基層黨員仍未放棄民進黨,對蔡英文重振民進黨仍寄予厚望。作為台灣綠營第一大黨,這種黨員的支持在某種意義上也反應出在台灣,仍然存在著一批堅定的“獨派”,他們是無論綠營政黨形象如何、實際政策如何,都會堅定地支持著綠營的。從“蔡英文現象”看民進黨的社會基礎,很值得我們深思。

  爭取民進黨要有新思路

  1979年《告台灣同胞書》特別強調,把爭取台灣人民的民心工作放在祖國統一大業的重要位置。回顧台灣自九十年代至今的歷次選舉,可以發現,藍營和綠營都有各自堅固的基本盤,每次選戰之中,那些深綠與深藍的選民,更是選舉中兩營選票來源的中流砥柱。而蔡英文由過去李登輝時期國民黨的大員轉任民進黨陳水扁的“閣員”和2012年民進黨女性“總統候選人”。這一台灣政黨的風雲變幻,給我們思考兩岸關係未來,許多提醒或啟示。祖國大陸應當重視台灣的三個“另一半”。這事實上就是重視民進黨的社會基礎。把爭取民進黨的工作放在新思路新政策的考慮範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