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放軍專家:航空母艦目前還無法替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19 11:07:06  



  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使赫魯雪夫大失顏面。他這才感到航母等大型戰艦的重要。為了與美在海上爭霸,蘇聯海軍先建造主要用於反潛的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後又於1970年開工建造了基輔級航母。這種被西方評論家稱為“鳥中的蝙蝠”、實際上是介於航母與導彈巡洋艦之間的“航母怪胎”沒法起降常規飛機。很快蘇聯海軍就意識到基輔級的致命弱點。不久“庫玆涅佐夫”號航母下水,“瓦 良 格”號和“烏裏揚諾夫斯克”號也接連上了船臺。 

  儘管眼下俄羅斯海軍只剩“庫玆涅佐夫”號一艘航母在役,但擁有大型航母始終是俄海軍揮之不去的情結。其實,不僅僅是俄羅斯,其他航母擁有國,如英國、法國等也都從本國或他國艱難曲折的航母發展歷程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發展航母是大國海軍無法逾越的門檻,而沒有大中型航母將無法躋身世界強國之林。 

  無法替代、更無法超越 

  在現代局部戰爭及未來海空作戰行動中,航空母艦仍將是一種無法替代、更無法超越的海上作戰平臺。眾所周知,現代及未來海戰,雙方的對抗更多表現為體系與體系之間的較量。在這之中航母始終扮演著最核心的角色,佔據最關鍵的節點。不過,也有些人對此不以為然。 

  有人說,飛艇將成為航母最有力的挑戰者。首先提出的是一種名叫“海象”的重型飛艇,它是軟式飛艇與飛機混合式的飛行器,可載500噸的武器彈藥或物資,巡航速度150公里/小時,7天內可飛行2.2萬公里。其鼓吹者還聲稱,多艘“海象”飛艇便能完成航母編隊的前沿威懾、遠洋作戰、爭奪制空制海權、支援登陸作戰四大基本任務。但實際上,這種“海象”飛艇遠達不到大型航母的作戰水準。 

  首先,航空母艦的稱雄之本是艦載機,其威力發揮在於各種艦載機的相互配合、配合默契。美國尼米玆級航母上搭載有E-2C“鷹眼”預警機、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F/A-18C/D“大黃蜂”戰鬥/攻擊機等約75架各型飛機與直升機。其中,E-2C預警機可探測和確認超過560公里遠的空中目標,並可同時自動跟蹤2000多個目標並控制100多個截擊任務。F/A-18E/F“超大黃蜂”戰鬥/攻擊機既可執行對空任務,也可擔負對地攻擊任務。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可通過施放大功率電子干擾,使對方雷達的探測性能減弱或致盲,並造成對方通信設備無法正常工作。相比而言,“海象”飛艇只具備有限的單一功能,且效能低下。儘管它也能攜帶預警雷達,不過由於飛行速度過慢,難以實施及時可靠的空中探測;一旦發現可攻擊的目標,也因沒有兵力可以出動,只能“望洋興嘆”。 

  其次,即使在“海象”飛艇上裝設武器,其機動性和作戰能力也根本沒法與艦載機相提並論。如果用它來攻擊水面目標,也有點荒誕不經,雖然其航速要比艦艇快,但空中飄浮不定的艇體要想平穩地攻擊運動中的艦艇並沒有多少優勢。當然,“海象”飛艇最致命的弱點還在於其艇體龐大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極易遭到對方飛機甚至直升機(一般直升機的飛行速度是“海象”飛艇的兩倍以上)的打擊。在艦艇艦載垂直防空導彈系統面前,“海象”飛艇也占不了多少便宜。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航母編隊是一個攻防兼備、威懾與打擊並重的海上特混編隊。整個編隊由少則五六艘、多則10餘艘其他各型艦艇組成,遊弋於幾十海裏乃至上百海裏的範圍之內,不僅可對海上過往船隻,而且也可對近岸或岸基戰略設施和目標形成強大的威懾力。而空中飛艇多飛翔于幾百米至數千米的空中,難以形成直觀醒目、較近距離的威懾效果。至於用飛艇進行遠洋作戰或爭奪制空制海權,更屬無稽之談。

  例如,即使由15艘“海象”飛艇組成的中隊也根本不是戰鬥機的對手,後者三下五除二就能將其擊落或毀傷。飛艇用於支援登陸作戰,也將得不償失。它支援登陸作戰時的打擊武器火力有限,又無法投送大量的兵員與裝備,而且極易遭到對方岸基防空系統的打擊。至於高空無人飛艇充其量只能是高空偵察衛星、高空偵察機和無人偵察機等的一種補充,不可能產生質的變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