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主持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並發表題為《構建高質量夥伴關係 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的重要講話。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據估算,中國對全球南方最大的一些經濟體的出口規模比疫情前增加了近一倍。多個因素推動了該數據的激增,不過最重要的助推力之一是中國在數字與實體基礎設施領域的戰略投資,從印尼和巴西的寬帶網絡到土耳其的發電廠及東南亞的鐵路。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7月29日載文《中國對全球南方的塑造已經不可逆轉》,作者是美國經濟學家戴維•戈德曼,文章說,在西方國家質疑全球化所帶來的收益之際,中國已成為推動全球化的主力軍。
我在2020年出版的一本書中所說的“中國要由自己來打造世界的計劃”已經取得如此巨大的進展,以至於美國及其盟友已無力阻止。如今,周邊國家的數億人口在通信、數據處理和物流等領域依賴中國技術,也為中國多個行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年輕勞動力和不斷擴大的出口市場。
對於中國試圖取得經濟主導地位的努力,美國采取了遏制行動,對中國而言,在經濟上同全球南方合作是突破這種遏制的關鍵。中國的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晨楓近日撰文稱,中國面對“已經突破馬太效應臨界點後形成獨立增長勢頭的問題”。馬太效應是關於富國愈富、窮國愈窮的經濟學觀點。文章稱:“美國的全方位、無底綫反華能拖慢中國的發展,代價是美國的減速更大。中國不僅推行‘雙循環’戰略,在‘外循環’裡其實還分歐美國家和一帶一路/亞非拉兩個‘亞循環’。”
近年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已孕育出了明顯收益。從貿易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的投資正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取得回報。
而西方決策者一直找錯了方向。據估算,中國與全球南方以及韓國和台灣地區的貿易規模已經與它對美國和歐洲的出口總和不相上下。
這是自中國開始重新崛起以來,世界經濟發生的最重要事件。在收入相對較高的亞洲地區,發展中國家人口正在迅速萎縮。最稀缺的資源正是接受過足够的教育、能够融入世界經濟的年輕勞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