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科藝融合”鑄中國品牌(藝壇走筆)
http://www.CRNTT.com   2020-05-10 12:56:55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據人民網報道,2017年起,國務院將每年的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品牌建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在國內消費需求升級、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中,當代品牌設計早已從以往單純注重形象體系設計,轉變為品牌規劃與設計並重。優秀的中國品牌設計,必將塑造社會文化的新樣態,成為大眾美學和科技創新的引領者。以“科藝融合”為特征的新設計形態,代表著中國品牌以高新技術、智能製造為基礎,以藝術表現、情感體驗為審美特征的發展趨勢。

  “科藝融合”是新一代中國品牌塑造和創新設計的重要途徑。眾所周知,現代設計發軔於工藝美術對大規模機器製造的呼應,成型於“藝術與技術結合”理念的全球化實踐。包豪斯時期的“科藝融合”奠定了現代設計的基石,成為世界現代設計發展的驅動內核。現代設計初創時期,關注製造工藝層面和視覺層面的結合,而數字時代的“科藝融合”,重在“融”。著名科學家李政道先生一直是“科藝融合”的倡導者。他認為:科學藝術觀以科藝結合、文理兼修為關鍵,“科藝融合”的教育是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創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徑。知識創新如是,品牌創新亦如是。

  “科藝融合”首先表現在產品設計層面的創新,繼而拓展到品牌系統設計,最後表現為品牌文化的戰略規劃與執行。高質量的產品設計常常使品牌得以快速確立,其優質不僅體現在產品的功能性,更體現在其審美性。例如,2017年,小米公司推出的兩款智能手機,因體現了“智能科技與藝術設計的成功融合”而被法國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與文化中心收藏,同時也使小米品牌為更多法國民眾所知曉。

  人工智能傳播時代,當受眾情感反應可以實時捕捉、需求可以實時智能對接,當基於流量的互聯網時代轉變為基於場景的物聯網時代,當整合傳播轉變為全時段全媒體的智能互動傳播時,品牌系統設計創新不可避免地要融合科技創新成果,同時以藝術品位賦予尖端科技以人文精神和情感溫度。這意味著需實現主要產品和服務系列化,從而使品牌推廣體系既有科技含量,也有符合品牌風格的藝術質感。

  “科藝融合”的品牌設計最終導向品牌文化的構建。品牌文化的主要價值在於引發情感共鳴與精神歸屬感。打造優質中國品牌,需回歸東方生活美學、深度挖掘中國人的情感需求。美是激發情感的原動力,藝術之美源自生活。“生活是設計的來處和最終的去處”,源於生活的設計靈感遠比來自西方的“形式追隨功能”更鮮活感人。當國內設計師越來越多地對真實生活發問、對所處環境發問時,自然會更加關注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終,文化自覺和內在美感,必定映射到設計圖像、造物和空間中,形塑為中國品牌的獨特品質。譬如,有設計師通過將家鄉傳統女書加以圖形化、時尚化,打造出小而美的網紅品牌;有設計師將中國傳統手工藝的柔美與異域風情融為一體,結合現代設計語言,創造出具有當代東方質感的產品。這些產品被賦予文化附加值和情感價值,成為連接目標消費群體、構建品牌文化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