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美兩國海警船只並肩航行(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 |
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亞洲近幾十年的經濟增長有賴於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該地區經歷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和平與穩定期。該地區要想繼續增長,就必須使這種狀況得以維持。我們不能視之為理所當然。我們所知道的和平來源於上世紀70年代初出現的一個不尋常情況,當時中國決定繼日本之後認可美國是亞洲的首要戰略力量。那意味著該地區所有大國都對美國的首要地位毫無異議,因而消除了大國競爭這個緊張和衝突源頭。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4月12日載文《中美即將在亞洲展開危險的超級大國對決》,文章說,美國在亞洲的首要地位如今再度受到質疑。中國不再認可美國的領導是區域戰略秩序的基礎,轉而謀求“新型大國關系”。這可能意味著它想取代美國的亞洲首要力量地位,而它新具備的戰略分量意味著我們不能不予以認真對待。亞洲即便有也很少有人希望中國如願以償。美國的領導一直對該地區起到很好的作用,誰都不想生活在中國的控制之下。
但是,願望代替不了好政策。假如我們以為財富分配有史以來的最大轉移能使亞洲在經濟上發生轉變卻不在政治上和戰略上發生轉變,那我們就是自欺欺人。假如中國隨著力量增強未曾像歷史上其他所有崛起中的國家那樣謀求扮演更重要的區域角色,那就真是太不同凡響了。
因此,亞洲國家領導人不應只是祈願舊秩序能永遠持續下去,而必須開始思考區域秩序不可避免的轉變怎麼才能和平地完成。在整個轉變過程中,地區各國領導人應努力盡可能多地保留舊秩序的優點。
美國低估中國實力決心
到目前為止,他們沒有做到這一點。問題始於華盛頓,美國的決策者和分析人士始終不肯承認中國挑戰的嚴重性。他們低估中國的實力和決心,這導致他們認為,低成本低風險的示意動作——比如奧巴馬總統的“重返亞洲”戰略所倡導的那些措施——就能說服北京退縮。盡管相反證據越來越多,決策者們依然想當然認為中國不會願意冒付出經濟代價的風險或與美國對抗的軍事風險。比如,前不久在南中國海發生的事件說明華盛頓比北京更厭惡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