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科技初創企業燒錢,能燒多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12 23:25:38


“燒錢”並非可行的商業模式
  中評社香港4月12日電/在中國的互聯網業,如今燒錢已成令人憂慮的流行風氣,許多公司給使用其服務的顧客提供巨額補貼,以期競爭對手在資金耗盡前退出。例如一家意在成為汽車在綫經銷平台的初創企業,已把營銷策略建立在賠錢基礎上。該企業近期的廣告稱,“燒投資人的錢,博買車人的心。”

    英國《金融時報》4月10日載文《中國科技初創企業燒錢》,文章說,今年早些時候,優步的負責人沾沾自喜地說,該公司每年在中國虧損10億美元以上,部分原因是為顧客提供補貼以搶占市場份額。而包括滴滴快的在內的中國競爭對手也明確表示,他們不會在開支方面落後於人。其負責人曾說,不燒錢就沒有今天的滴滴。另一家競爭對手的高管則表示,他們正“陷入燒錢漩渦”,今年已至少准備了30億至50億元的“彈藥”。

  “燒錢”并非可行的商業模式,但這些成立不久的中國公司稱,就打造品牌并獲得競爭所需的規模效應而言,補貼顧客的做法如今不可或缺。這尤其適用於經濟正從投資驅動型轉向消費帶動型的中國,這種轉變令“花錢收買中國顧客”的目標似乎頗具吸引力。
   
  但也有人斷言,中國的這種燒錢風氣預示著一個互聯網泡沫正浮出水面。正如矽穀曾在上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期間說服投資者相信利潤已不再重要一樣,如今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正在對(特定時期的)虧損“奉若神明”。“ 

  “當資金消耗殆盡時,許多此類公司會被遺忘”,達睿咨詢創始人馬繼華估計,為吸引中國消費者通過手機享受打車、按摩和洗車等服務,商家每年為他們支付多達500億元的補貼。但他也承認,這些公司幾乎沒有選擇餘地,“在如今這個市場內,不燒錢就不會斬獲市場份額,這意味著就無法獲得融資,從而喪失與燒錢的競爭者進行抗衡的機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