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舉行宴會,歡迎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代表及配偶。這是晚宴結束後,領導人准備觀看焰火表演。 |
中評社香港12月17日電/或許大多數人還尚未聽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報告: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管怎樣,在過去十多年中,美國經濟的主導地位以及全球領導力逐步下滑,由中國來接管這一地位不足為奇。
美國《赫芬頓郵報》12月15日載文《中國掌控世界經濟 美國主導地位下降》,文章說,這樣的形勢對美國的未來意味著什麼值得讓人深思,但更重要的是深思中國如何崛起。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的崛起提醒了美國人,世界秩序變化在所難免。這種新變化突出在兩個方面,其一,中國躍居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證明了世界財富由西方向東方的轉移。其二,中國新的經濟排名是否會預示其不可避免的軍事力量的擴張。無論情況如何,這種真真切切的變化源於兩個因素,首先是中國政府的遠見卓識,其次是中國政府數十年前精心制定經濟和金融戰略的能力。
鑒於IMF的這份報告,我可以將其解讀為中國有不同的經濟成分。然而,我將更側重這種變化對全球力量平衡的戰略意義。考慮到中國經濟如此的發展活力,西方國家的國際安全分析人士質疑美國政府繼續向中國政府借款決定的明智性。美國政府證實,向中國借款是為了保持其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在以及其參與中東地區事務的權利。或許有人會問,向中國借款和保持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在,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戰略大環境可以說明這個問題。美國染指中東事務、擴大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沒有財政紀律、國會癱瘓、經濟蕭條,所有這些都表明美國政府不可能阻止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政府所採取的措施只為能更多的參與國外衝突,更好地發展其軍備。然而,美國政府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如何應對美國經濟的不景氣,教育體制的癱瘓,基礎設施的崩塌以及其它一系列問題。
外交政策專家和美國政壇元老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揭示了其利益所在。在擔任美國家安全顧問期間,布熱津斯基一直將中國視為亞歐大陸和中東地區地緣戰略的重要參與者。考慮到中國目前處於世界經濟主導地位的現狀,中國尋求在中東地區獲得更多的經濟資源以及在地區領土爭端中展現出積極姿態順理成章。中國將會通過其它方式增強其主導地位,即增強國家軟實力。正如IMF近期的報告所證實,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並沒有意識到地緣政治的變化為中國主導世界經濟鋪平了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