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美打響“數字冷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6 08:37:57


資料圖:2009年10月11日,中國畫家徐龍森創作的巨幅山水畫懸掛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司法宮大廳。作為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的一項活動,“山不厭高—徐龍森山水畫展”將10幅巨大的中國山水畫作與司法宮碩大的西方古典建築空間結合在一起,向歐洲觀衆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妙與神奇。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將軟實力定義為:二戰後由各種受政府直接或間接贊助的公共機構、協會、基金會及媒體所運用的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奈定義的軟實力是關於自由、民主和人權等諸多方面的美國價值觀,有時是“西方”價值觀。
 
  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6月23日載文《軟實力之爭:美國與中國的數字冷戰》,文章說,如今,中國按不同的意義來理解軟實力。它注重用不帶威脅的語氣來表述中國在全球實力方面的崛起。中國不希望像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日本和德國那樣,威脅現行的世界秩序,引發世界大戰,它希望將其崛起表現為和諧的。只要這一加入不被視作零和博弈,那麼它就可以融入稍微擴張後的世界秩序。
 
  因此,軟實力不再是通過其他方式行使全球霸權,而是維護在全球舞台上呈現多種不同價值觀和聲音的權利,而國家間的競爭被升華為文化對話。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主張文化多元化是很好的。全球化世界的標誌是資金、信息、商品和服務、人、圖像、聲音和文本的高速、密集性流動。在現實中,這種多元化依賴於一些非常硬性的問題,比如金融、知識產權、通信基礎設施、市場框架設計,以及熟練的技術人才。
 
  對於中國而言,問題在於,它是一個新興的全球霸權,但尚未設法按美國的方式將其明確表達為“軟的”文化影響力。而美國已成功做到了這點。事實上,儘管中國在經濟上利用全球化超過美國,然而在文化上,它還遠未成功。
 
  當涉及關於知識產權、市場准入、合資企業和銷售平台的討論時,籌碼很高,軟實力實際上一點也不軟。籌碼,首先是全球“文化經濟”或“創造型經濟”,中國讓自己相信,這是一個將出現的新增長領域;其次是影響力。不僅是在全球的影響力,還有在自己本國公民中的影響力。中國人會變得“美國化”、中國國家會在某種程度上被外國文化或外國力量從內部破壞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