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中國保護日本侵華遺跡,有助於更好地在國際上開展對日輿論戰。
不可否認,現有的日本侵華遺跡保護,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如侵華遺址面臨強拆,甚至已經在城市開發進程中被夷為平地,多地的檔案陳列機構條件較差,影響了檔案的壽命,等等。造成如此現狀,固然有多方面的客觀因素,但隨著“雙日”以法律形式被正式確定,對其加以保護,理應提上日程。
一方面,這樣做是回顧和審視歷史的需要。只有了解日本曾經的所作所為,才更能體會到中國抗戰勝利的結果來之不易。另一方面,鑒於對日輿論戰長期持續且範圍擴大,這樣做對外彰顯了明確的態度和堅定的決心。很難想象,一個忘卻、漠視苦難的民族,日後能夠實現振興。當然,在保護過程中對歷史的深入了解,勢必為對外開展輿論攻勢提供豐富的證據支持。
再次,中國保護日本侵華遺跡,有助於借此契機加強國際合作。
以位於首爾市的西大門刑務所為例,這座曾經關押抗日義士的監獄,至今保存完好。為進一步提高國際社會對日本侵略歷史的認知,韓國的一些市民團體正在致力於將其申報為世界遺產。
此事對中國的啟示在於:扭轉當前保護不力的局面,不妨向其他國家學習取經。一來可以少走彎路;二來與曾有類似經歷的國家攜手,發出的聲音往往更響、更強;至於對中日紛爭所知甚少的國家和地區,更意味著正確宣傳的機會。如前文提及的“731”遺址,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細菌戰遺址群,中國抗日愛國軍民,蘇聯、蒙古、朝鮮等國家的反法西斯志士,美國、歐洲戰俘,都曾在此被殘害。新館建設和 “申遺”、與他國合作等同步開展,既能夠對日後的運行、維護提供有益支持,也擴大了知名度和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