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當醫生成了烈士 中國醫療體制怎麼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04 09:22:26


10月31日,是醫生王雲傑的頭七。浙江省溫嶺市殯儀館,上千人送別了他。
  中評社香港11月4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4日載文《當醫生成了烈士》,摘要如下:

  也許是《新快報》記者被逮捕的新聞搶占了焦點,是天安門恐怖襲擊更讓人震驚,是“383”改革方案更吸引眼球,或許還有其他原因,10月25日浙江溫嶺醫生被病人刺死的事件,最初並沒有引起媒體的深入報道或社會高度關注。是在事發幾天後,有關中國醫護人員的尊嚴與安全問題,才上升到微博與新聞的熱點位置。

  一個變化正在悄悄發生:在溫嶺事件後,中國的醫生與醫護人員決心改變沉默的習慣,開始發聲了。

  數百名溫嶺醫護人員上街遊行是一個有力信號,也有醫生上電視受訪,上網發帖,並轉發表達無聲抗議的照片——一名醫生模樣的男子背對鏡頭,白大褂背上赫然寫著“不要學醫”四個大字。另有一個帶著自嘲的苦澀味道的網絡新用語,是醫生的感嘆:“感謝病人及家屬不殺之恩”。

  他們不發聲也不行了。雖然“不殺之恩”是誇張了,但是醫護人員安全亮紅燈並非玩笑話。

  中國青年報上周整理今年以來20件經媒體曝光的“傷醫”事件(其中10月就共七起),叫人觸目驚心:女醫生出診被病患丈夫砍死,護士長被產婦家屬打成重傷,兒科醫生被患兒家長打致腦震蕩,溫嶺醫院的一死二傷,只是最新案例。

  談到醫療服務,許多中國民眾是一肚子不滿——醫生護士拿紅包,進行了大堆費錢的檢查卻治不好病,態度冷漠等等。但調查數字又說明,醫護人員也是滿腹委屈,收入固然不錯,但工作強度與壓力都極大。根據中國醫師協會在2002年至2011年間做過的四次調查,不願意子女報考醫學院校的醫生家長,從占53.96%上升到78.01%。人們說,社會不公造就了仇官、仇富、仇警、仇醫、仇師的社會情緒,卻沒見當官的、或有錢人不希望子女成為“官二代”、“富二代”,可見醫生的處境並非那麼如意。

  央視《新聞周刊》上周更說,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每年被毆打受傷的醫務人員超過一萬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