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製造 優勢不再? |
中評社香港12月12日電/美國《福布斯》雜誌12月9日載文《六因素侵蝕“中國製造”優勢》,摘要如下:
隨著企業的倒閉,一度繁榮的製造中心廣東東莞正處於破產的邊緣,令當地政府嚴重資金短缺。在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製造業者僅僅兩年之後,這個國家面臨著未來幾十年去工業化的前景。而北京方面幾乎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止這一趨勢。
全球化曾經推動了中國。香港製造商在上世紀80年代初曾湧向內地沿海地區。後來,一些企業別無選擇只能進入中國,因為它們的競爭對手已經在那裡了,很快供應商就聚集到組裝商周圍,形成高效的工業區。這個國家則成為大大小小的製造商們生產計劃中必不可少的紐帶。
結果,中國自己變成了製造業大國。它突然成了世界最大的鋼鐵、相機、玩具、體育用品、鞋、衣服、紡織品、電視、手機、筆——只要你想得到的東西——的生產者。
位於深圳的比亞迪公司,占據了全球移動電話電池一半以上的市場。浙江大唐鎮生產著世界上超過三分之一的襪子:每年為地球上的每個男人、女人和兒童生產約一雙半襪子。中國製造了世界上80%的微波爐和90%的DVD播放機。
在各種趨勢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的競爭優勢受到了侵蝕。首先,由於民眾反對土壤中的金屬污染、水污染以及空氣煙塵,中國有關部門開始實施環境管理條例。現在,中國沒人願意生活在“癌症村”,人們經常阻止項目上馬,在該國繁榮的沿海地區尤其如此。
第二,較小的外國投資者們開始撤出,因為他們意識到在中國生產實際上增加了知識產權受侵犯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