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1:中國社會治理方式面臨轉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31 08:52:45  


 
  進入2011年,中國主流輿論中最流行的一個詞是“轉變發展方式”,這是中共根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情況和國際政經態勢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戰略指導方針,毋庸置疑,在經過30餘年的高速發展後,中國經濟這趟列車是到了該把穩方向、調整速度、兼顧路況的時候了。這其中被外界甚至被中國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員誤讀了的則是,轉變發展方式並非單指“經濟轉型”,更存在著“社會治理模式”和“執政方式”的轉型。 

  在2010年,“維穩”成為當年中國政府治理的關鍵詞,各級地方政府甚至設立了“維穩基金”,但不到一年時間,各地紛紛陷入了“越維穩越不穩”的怪圈。維穩經費投入不少,收效卻讓官方大跌眼鏡。坊間流傳所謂的“人民內部矛盾用人民幣解決”,其實是某些官員的“一廂情願”罷了,根本行不通。 

  種種社會新現象和新矛盾表明,“中國社會處於轉型期”決不是一件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形態議題,更不是官員們常常掛在嘴邊、應付老百姓的一句說辭,而是在實際的經濟社會生活中時常發生、且必須著力解決的大事和難題。而社會治理模式的轉變(用大陸官方的話說是“創新社會管理方式”)也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而不是靠強權、靠錢財、靠欺瞞、靠推諉、靠拖拉就可蒙混過關的。 

  新的社會治理模式(包括中共執政方式)必須是開放的、包容的、透明的、公平的、柔性的,這也是文明民主社會對執政者的最基本要求。以“烏坎事件”為例,其之所以從官民雙方的僵持對抗中走向平息,最重要的在於代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工作組改變了“處理問題的方式”,就是這一小小的改變便“化險為夷”、化“危”為“機”。

  “烏坎事件”是個開始,也只是一宗個案,如何使這一方法升華為中國各級政府及其官員們施政的一種“行為範式”、“準則”、“理念”和“共識”,這便是中國2011年乃至今後很長一段時期內所面臨的“轉變社會治理方式”的最大課題。越早解決這一問題,中共的執政地位將越穩固、中國的經濟將越具活力、中華文明也越具魅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