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陪領導多、到基層少 縣官工作錯位藏隱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4 13:24:30  


縣處級官員只陪領導、不下基層。
  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美國《僑報》11月23日載文《縣官工作錯位藏隱憂》,摘要如下:

  一位地方官員近日在受訪時叫屈:為了地方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一天到晚這麼辛苦,還要上面挨批評,下面挨老百姓罵。”

  俗語說,“殺頭的縣令,滅門的知府”,在普通百姓心中官威赫赫的縣太爺,何時成了這樣委屈的群體?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組成課題組從去年開始展開一項“縣處級領導幹部日常工作生活觀察”的研究,也許能揭開這個謎底。

  該項目近日首次以科學方法描述了縣處級官員工作生活的一般狀況,他們的工作方式總體呈現出“三多三少”現象:室內時間多,室外時間少;與文件打交道多,調查研究少;和上級、同級打交道多,與下級和民眾打交道少。而這正是造成官民疏離感的重要原因,同時也導致雙方互不了解。

  中共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立黨之本,毛澤東當年就要官員“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現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近年也多次強調執政為民理念,並提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為何有了這樣的前提,仍會出現官員們“陪領導多,到基層少”的現象呢?這僅僅是中國官場延綿千年陋習的沉滓泛起嗎?如果決定這些官員是否戴穩頭頂上烏紗帽的不是上峰,而是百姓,其情況又會如何呢?究其原因,既有官員選拔和升遷的體制性問題,也有官員本身的責任——有些官員就喜歡陪著上司吃喝,好在上峰面前賣弄“才幹”,而不願走進民間,和群眾打成一片。這樣的官員不挨百姓的罵才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