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高鐵,錢在何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9 08:00:49  


 
  先回顧一下世界鐵路史。日本自1872年起運營鐵路,經歷過“國有、私有化、再國有化、再私有化”的過程。1987年,因不堪新幹線巨額赤字,日本被迫實施鐵路改革,從那以後日本鐵路一直以有效、安全聞名於世。美國自1830年開始運營鐵路,也經歷過“自由競爭、 嚴格監管、 取消監管、 重新監管”的過程,雖然其運營效率直至今天還廣受詬病,但今天的美國鐵路是世界上盈利最好的鐵路。

  雖然日美兩國鐵路運營體系完全不同,但困境中的改革卻有類似之處,即放鬆管制,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允許鐵路系統中的企業盡可能追求利潤。一般而言,每次放鬆管制之後,鐵路都會煥發出活力、企業盈利能力都會增強。但商人的逐利本能和鐵路運輸的特殊性之間存在矛盾,因此往往在放鬆管制幾十年之後,國家又不得不回過頭重新加強監管。周而複始,似乎是一個輪回。其根本原因在於,鐵路的特殊性帶來了壟斷性和高效率運行、公益性和盈利性之間的矛盾。

  目前中國對鐵路的管制比美國《斯塔格斯鐵路法》實施前更嚴厲,國有化程度也比1987 年日本國有鐵道公司改革前更高。鐵道部直接管理16 個地方鐵路局和兩大鐵路公司——廣鐵集團公司和青藏鐵路公司。客運和貨運價格不僅受到管制,而且幾乎固定不變。鐵路運營的目的不是盈利,更多是為了支持戰略規劃和半軍事化用途。過去30 年來,國內改革鐵路體制的呼聲一直不斷,但直到現在,鐵道部仍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行政管理機構。

  為什麼改革難?有必要先討論一下改革的阻力。換句話說,現存體制是否有其合理性?

  首先,從政府角度來看,鐵路營運的資金回報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鐵路是否盈利不應該單純計算某條線路的上座率。鐵路會對經過地區的經濟產生輻射效應,促進商務和休閑游、提高物流運作。這些無法僅僅用鐵路運營的盈利來衡量。

  其次,是通脹問題。很多國家的客運和貨運主要依靠鐵路,因此補貼鐵路運輸可以幫助政府控制通脹。由於鐵路是比較便宜的出行選擇,維持低票價能對低收入人群起到幫助作用。自1955年以來,中國普通鐵路的客運票價僅上調過3次,從每公里0.018元漲到現在的0.058元,遠遠低於同時期的通脹漲幅。如果鐵路可以像高速公路一樣亂收費的話,估計今天鐵道部的財政也不會這樣捉襟見肘。

  第三,提高工作效率是美國日本鐵路改革成功的關鍵所在,而其中裁員自然必不可免。但這樣看似簡單的改革手段,未必適用於中國國情。考慮到這些社會責任,我們很難要求鐵道部像東海道新幹線一樣盈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