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互聯網自由只姓“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3 00:17:54  


  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東方網刊載作者亦菲的文章說,中東動蕩,引發全球關注。近來,美國、俄羅斯、英國媒體紛紛披露一些國家,特別是美國在中東問題上的表現。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2月22日指出,美國國務院以金錢潤滑的強大機器一刻也沒有停止在敵國和友國的破壞工作,美國對外政策的“民主獨裁”心理就是這樣(見東方網2011年2月28日)。外媒分析美國對中東戰略有待時間和實踐進一步見證。不過,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近日,美國務卿希拉里頻頻講話出招,要出資全球推動互聯網自由。在繼2011年奧巴馬政府出台2000萬美元的基礎上,2012年還將追加出資2500萬美元(見《參考消息》2011年2月18日)。

  人們知道,近日,美國政府對轄下的美國之音中文廣播進行大“裁軍”,經費一下削減了55%,2012年年度預算又裁減了800萬美元。官方解釋是因為經費緊張,要壓縮開支。那麼,支持全球推動互聯網自由,美國為何這般熱情這般慷慨,竟在兩年內計劃出資4500萬美元?用青年俄羅斯運動領導人安樂.傑米多夫的話形容是,美國通過資助名義支持反對派在俄製造政變。

  據傑米多夫透露,早期美國務卿竟稱計劃向俄投入6500萬美元用於發展民主。儘管這是俄方一個組織負責人的一方之言,但美國務卿對突尼斯和埃及事變的情有獨鐘已給所謂“互聯網自由”作出了同樣的注腳。希拉里在演講中直言不諱:突尼斯和埃及兩國獨裁政權的垮台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要歸功於網絡社交媒體,包括推特網、臉譜網等。這就證明,美國之所以出資推進“互聯網自由”,說白了就是要資助各國反對派與政府作鬥,直至改朝換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