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質疑人民幣匯率的兩大謬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2 00:21:21  


  中評社北京4月2日電/財經網刊載匯豐銀行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的文章說,時下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存在兩大謬誤,一是貿易順差意味著人民幣仍被低估;二是升值能治理通脹。

   謬誤一:貿易順差意味著人民幣仍被低估

  從一般意義上來講,這種觀點並沒有錯,但對我國的情況並不適用,這是由我國貿易順差的特殊性決定的。之前,我們曾多次提到過我國貿易順差中接近70%是加工貿易產生的順差,而在中國經營的外資企業是創造這部分順差的主體。如果將中國經濟一分為二,一部分是從事加工貿易的外資企業主導的經濟,另一部分是國內企業主導的經濟,則國內經濟部分在過去10年中的8年都是貿易逆差。換句話說,我國國內經濟,即國內企業主導的部分並不存在貿易不平衡的問題。中國之所以存在巨額的貿易順差,其根源在於全球製造商將其勞動密集生產環節轉移到中國,通過進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經過加工裝配將制成品銷往他國。這樣一來,出口的制成品總價值與進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總價值存在差額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從統計意義上就表現為中國的貿易順差。

  現行的國際貿易統計體系於1960年代設計,當時國際產業鏈垂直一體化還沒有像今天這樣盛行。這一統計上的貿易順差,實際上反映的是外國企業支付給工人的勞動工資、地租以及利潤等等。儘管人民幣幣值可能是其中的影響因素之一,但從絕大多數商務調查結果來看,豐富的勞動力供給、政府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以及不斷改善的基礎設施,才是吸引外資企業投資中國的最重要原因。因此,中國的貿易順差只不過是產業全球化及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產業鏈大趨勢下的附帶結果,並不說明匯率是被低估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