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民幣升值的替代方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28 00:09:29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上海商報刊载署名鄧聿文的文章说,最近,中美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爭執又起,在溫家寶總理表態不在外力壓迫下升值後,美方100多位議員要求奧巴馬政府將中國列入匯率操控國,此舉勢必使得中美因匯率問題發生貿易戰的幾率大大增加,從而對正在復甦的世界經濟增加很大的變數。

  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國家不斷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他們指責中國的高儲蓄和巨額的貿易順差導致全球經濟失衡,要人民幣升值以實現全球經濟的再平衡。純粹從經濟角度而言,人民幣確有升值之必要。人民幣幣值被低估,不但造成中國增匯不增收、經濟增長與福利流失並存的現象,而且也使得生產要素向產業鏈低端的製造加工業和出口貿易品部門過多傾斜,阻礙了服務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對中國有諸多不利。

  但是,人民幣的升值問題顯然不單純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染上了國際博弈的色彩。既是博弈,就必然有雙方對各種因素的考量。就中國而言,什麼時候升值、升值的幅度是多少、採用何種方式升值,必是出於中國自身的需要,是中國的內部事務,而不是在外在的壓力下被迫升值,否則,就會被視作“城下之盟”,這在政治上是不允許的。

  對於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來說,其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也決不像其所宣傳的那樣,是因為人民幣被低估而影響了美國的就業和出口,甚至也不是奧巴馬為了中期選舉而迎合國內產業工人利益的需要那麼簡單,應該有更深層次的目的。因為從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實行匯改以來,到2008年,人民幣總升值幅度約21%.但恰恰從那時起,中國的貿易順差呈爆發的態勢,2004年中國貿易順差僅為320億美元,2005年一躍升至1019億美元,到2008年達到了2955億美元。外匯儲備也一再創新高,如今已經突破2萬億美元。這個事實說明,指望人民幣升值來解決美歐等國的貿易失衡問題無濟於事,這是因為,首先,中國的競爭力主要來自勞動力成本、技術、質量控制、基礎設施等,並非依靠偏低的幣值。特別是勞動力成本遠低於美歐,即使人民幣升值,中國的商品價格仍然會遠低於他們。因此,中國所具有的競爭優勢和占有市場的巨大份額與匯率關係不大。其次,也與美歐等國對中國採取的貿易禁運有關。至今,美歐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和國家利益,還維繫著在上世紀80年代末作出的禁止出口武器、高科技產品以及重要資源等給中國的過時決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