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日,國土資源部公告稱,將收回天竺22號地,并沒收北京大龍地產2億元拍地保證金。圖為大龍地產以50.5億元人民幣競得北京天竺22號地。 |
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美國《僑報》2月6日載文《回收地王是一出“雙簧”?》,文章質疑,回收“地王”,究竟是真打虎,還是“丟卒保車”?甚至有人懷疑,這或許是開發商與地方政府合演的一出“雙簧”和“苦肉計”,或者是開發商早已算准無利可圖才幹脆放棄?摘要如下:
北京土地交易歷史上近日首次出現“地王”回收案,去年曾創下逾50億元人民幣天價的一被拍賣地塊被該市國土資源局收回,並沒收保證金。隨後,南京一“地王”也被收回。對於這一強硬行為,外界普遍解讀為,這是地方當局為響應中央調控樓市政策而採取的“殺雞儆猴”之舉。
自去年底中央亮明態度要防止樓市泡沫後,今年初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上,人們便頻聞各地黨政“一把手”抨擊房價之隆隆炮聲。北京市長郭金龍在該市的“兩會”上說,京畿重地將依法查處占地不用、捂盤惜售、哄抬房價等違法違規行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勢頭。在此前後,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市長韓正、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以及南京、重慶、杭州等多個城市的市長們也紛紛表態,誓言“打虎”。
不過,有觀察人士指,各地除了官言官聲熱鬧外,有效辦法似不多,就拿回收“地王”來說,究竟是真打虎,還是“丟卒保車”?甚至有人懷疑,這或許是開發商與地方政府合演的一出“雙簧”和“苦肉計”,或者是開發商早已算准無利可圖才幹脆放棄?因為在大陸各城市中,超過兩年仍未開發的土地實在太多太多——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貟小蘇此前稱,截至2009年底,全國約有1萬公頃閑置土地,其中企業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閑置達到46%,政府原因占比54%。當局應該回收的何止是區區兩塊“地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