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式外交:意識形態作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2 00:28:39  


  中評社北京2月2日電/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可金在人民網發表文章指出,近一個月來的中美關係,樹欲靜而風不止。先是華盛頓宣布推動對台軍售,隨後“谷歌事件”引發中美輿論熱議,美國務卿等政要紛紛高調出場,批評中國的互聯網管理政策,謀求推動什麼“互聯網自由”,奧巴馬總統還放話要會見達賴以支持所謂“中國的人權”,甚至於一些美國媒體還煞有介事地把早在三年前就策劃籌拍的熱播電影《孔子》炒作為“中國壓制《阿凡達》的政治戰略”。一時間,去年奧巴馬訪華和《中美聯合聲明》發表所形成的中美關係積極合作全面發展的勢頭一下子被籠罩上陰影。

  事實上,和美國打過交道的很多國家領導人都曾指出過美國外交中存在著類似於“歇斯底裡”式的反覆無常傾向。這個國家並不認同“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不變的利益”,甚至有時候國會、總統和法院在某一對外議題上的態度都不完全一致。毫不令人奇怪的是,連一些極端保守的國會議員都認為總統會見達賴的行為愚不可及。被總統認為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伊拉克戰爭被美國民眾嗤之以鼻。對一些與美國交往的國家,總會感受到美國外交中存在著難以改變的思維定勢,這些思維定勢也總是不時地在國家交往中發作,演化為影響兩國關係發展的嚴重事件。

  許多研究美國外交的學者將美國的此種思維定勢稱之為美國意識形態。儘管多數普通的美國人並不喜歡“意識形態”這個詞,但美國的確有一種可稱作“美國信念”的意識形態。瑞典歷史學家岡納爾.米爾達爾在20世紀初就認為,追求自由民主的“美國信念”,推動著美國在美洲和全球作出持續不懈的努力。美國政治學家羅納德.H.奇爾科特也認為美國“到處充滿了意識形態,尤其在國際政治領域內,認為美國好,認為美國必須在世界各國人民、特別是不發達國家人民中顯示它的文明傳統”。因此,正如邁克爾.亨特所說,意識形態是美國外交的“過濾器”,“忽略了意識形態,想重新調整美國外交政策可能遺漏了關鍵性的一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