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高等教育到了該反思的時候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2 11:30:18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1991年時校辦企業的總銷售額不足20億元人民幣,但2004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970億。這背後也有政府减免稅收等支持措施的功勞。

  備受其他大學注目幷引以爲參考的清華大學還有別的盈利模式。該校面對社會人員推出的“繼續教育”也創造了年均數億元的利潤。對象包括企業經營者、公務員、技術人員等等。

  不公平結構需要改善

  通過急劇擴張和引入競爭原理,中國大學發生了巨變。不過,由于“市場”未能公平運作,産生了各種各樣的矛盾。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學西門附近聳立著兩座高出周邊建築一大截的高樓。這是該校去年爲學校職工建造的公寓。100平米的房屋平均售價50萬元,140平米的房屋售價爲70萬元。由于僅相當于市場價的四分之一,樓房很快售罄。

  “價格超低”的原因是建造樓房使用的是大學用地,學校只支付基本建設費用。該校屬于政府集中分配預算的“重點大學”,在獲得外部資金方面也比較有優勢。這項“殊榮”讓教師獲得高福利成爲了可能。

  “211工程”、“985工程”等國家推行的重點化政策加大了重點大學與普通大學之間的差距。這反映在了教師的補貼上面。“北京大學教授的研究室裏甚至還有浴室。”發出慨嘆的是市屬的北京聯合大學一位50多歲的男性教授。他大學時代的同學目前在中國首屈一指的名牌大學北京大學當教授,年收入達到12萬元,是自己的2倍多。

  差距不僅體現在教師的待遇上,還體現在教育經費這個做學問的基本條件上。

  市政府對這位教授所在學院的撥款是平均每個學生7000元,與中央直屬大學1.6萬—1.8萬元的撥款相比差距一目了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