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高等教育到了該反思的時候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2 11:30:18  


 
  品牌價值不僅對于學生,而且對于大學經營來說也很重要。只要被“211”、“985”工程選中,就更容易從外部獲得資金。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教授劉寶存斷言,在中國,大學越有名就越容易籌到錢。

  北師大雖然是中央政府直屬的公立大學,但一半資金都是來自外部。自從1996年被選入“211工程”後得到的2.5億人民幣中有3成都是大學自己籌到的。

  從教育部的統計也可以看出,這種比率在重點大學中很普遍。不少學校都通過經營教育事業、創辦企業賺取了高額利潤。劉教授說,儘管政府的支持可謂豐厚,但重點化政策的一個實際結果就是産生了“競爭”。

  北京和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和其它地區之間在教育經費上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學生增加了但預算幷沒有跟上,有些省份的人均經費只有10年前的一半。一些批評觀點認爲,“原本競爭力强的大學在一開始就占據了有利位置,重點化政策使得學校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即便如此,一些高等教育方面的專家還是認爲,平均分配資金的方式會導致所有大學都不能得到發展。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的王蓉所長認爲,在中國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共識,競爭是高等教育重生與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大學嘗試企業化經營

  脫離了國家强力統治的中國大學開始積極地運用資金。當然,他們也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洗禮。

  位于北京市城區的綜合性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校園內最惹眼的就是一棟16層高的建築物。這是該校經營的一家四星級酒店,“京師大厦”。

  在大學數量激增和爭相吸引資金的背景下,擁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威爲了中國的大學維持穩定經營的必要條件。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經濟高速增長誕生了大學自己創辦企業這種獨特的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校辦企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群就位于北京西北部的中關村。

  在清華大學的科技園區內,進駐了數十家該校出資建立的校辦企業。其中大多數是以該校的科研成果與外資相結合的高科技企業,比如清華紫光公司已經成長爲了能够代表中國的企業。這一帶也被稱爲是“中國的硅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